人民网阜阳5月29日电(韩震震王晓飞)在渐渐升高的气温中,位于淮河岸边濛洼行蓄洪区的麦子熟了,夏风吹拂下,大地上涌动着金色的麦浪。5月28日,濛洼行蓄洪区的小麦开始大面积收割,田野里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5月28日上午,云层不时挡住夏天的太阳,带来一丝丝凉爽,位于安徽省阜阳市阜南县王化镇的万沟村,夏收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
万沟,顾名思义,是水流淌的地方,这里位于濛河分洪道,地势低洼。
“包括万沟在内,全镇有3个村的亩农田位于低洼地,雨一大就积水,淮河防汛压力增大,这里也是最先分洪。水一来,一年收成就危险,所以这里的村民抢收抢种意识很强。”王化镇党委副书记、镇长乔龙娟说。
阜南县农机发展中心主任刘学文介绍,今年阜南县种植小麦万亩,5月28日起,全县共有台机械同时作业,开始了大面积收割,最先行动的,就是濛洼行蓄洪区。
在万沟村,数十台收割机、搂草机、打捆机一大早同时作业。
收割机在麦田里来回画着直线,肚子填满后,就会到地头将小麦倾倒出来。搂草机则紧随其后,一遍遍将秸秆打掉并搂在一起,方便打捆机工作。中午时分,大片大片的小麦已经收割完成,打包后的秸秆犹如一个个大圆桶,等着车辆过来清运。
“以前收麦用镰刀,割完要用架车拉到晒场,一个人一天只能割一亩地。现在全部都是机械化,真是又快又方便,让我们省了很多心。”今年62岁的万沟村村民闫树银说。
最让闫树银省心的,除了小麦机械化收割,还有秸秆的综合利用。以前秸秆自家用不了,翻耕也麻烦,想烧掉又怕影响环境,但如今秸秆的事,根本不用他操心。
“通过近几年的推广,群众的意识提高了,很多村都建了标准化收储点,全镇秸秆综合利用已经超过90%了。今年到我们乡镇的秸秆收储企业就有4家。”王化镇农业综合服务站站长谷海明介绍说。
在万沟村收储秸秆的,是阜南县天恒秸秆综合利用有限公司。公司负责人骆海建介绍,他们主要加工饲草供应养殖场,公司跟当地承诺,小麦收割后,秸秆会在三天内全部打包运走,所以出动了30多台搂草机、打捆机同时作业,争取给群众后续抢种留足时间。
本文来源:人民网-安徽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