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郎担、流浪艺人、吹糖人的、开药铺的……在画中,看青砖黛瓦、寻斑驳印记,一幅幅老街景象仿佛穿越时光隧道来到当下,如一部无声黑白电影,生动展现了清末民初至解放前后临泉老街的风土人情和市井百态。
临泉籍连环画家何保全和妻子于泉滢,历时近两个月,构思创作了《沈集大十字街众生百态图》,再现了临泉老街百业众生相,集中描绘的位人物栩栩如生,堪称临泉版《清明上河图》。
用书稿、插图“记忆”拆迁的老街
旧时的临泉老街,主街以大十字街为中心,有东、西、南、北四条主街,曾经是沈集的商业文化中心。由十字街向四方延伸百米,街道两旁店铺林立,方圆数百里商贾云集、热闹非凡。
后来,临泉老街因建设被改造。为了让后人对临泉老街有所了解,用书稿“记忆”拆迁的老街,把这段历史一代代传承下去,临泉人文涛创作了《临泉老街记忆》,并在临泉县文联的帮助下,邀请连环画家何保全和妻子于泉滢创作插图。
何保全和于泉滢夫妇在全国连环画圈具有很高的知名度,是《连环画报》《读者》等多家刊物的签约连环画家,并曾为语文教材绘制连环画插图。
于泉滢说,收到临泉县文联的邀请后,他们又和作者进行了交谈,获悉作者出书的意图。身为临泉人,他们对临泉非常有感情。何保全就出生在老街,见证了老街的变迁,对老街感情深厚,也十分熟悉老街的风土人情。能为家乡做点事,他们心里非常激动,就答应了这件事情。
历时近两个月,完成临泉版《清明上河图》
基于创作时间及身体等方面的考虑,何保全和妻子于泉滢计划为《临泉老街记忆》一书创作两幅插图:《沈集大十字街众生百态图》和《临泉老县政府》。
与创作其他题材需到现场采风不同,此次创作,何保全没有借助任何文字、图画资料。他先是在脑海中构思布局,然后起笔创作,一气呵成,没有二次易稿。“我就是在临泉老街长大的,那些生活场景深深印在了我的脑海中。”
“首先,一条具有代表性的街道是整幅画的主体架构,我选择了临泉老县城的大十字街。其次,要有丰富的人物,但人物不能是死的,他们之间要有空间或情感的联系,我选择的第一组人物便是骑毛驴的,以他为走向,创作了一个向他问路的人。骑毛驴骑累了,要停下来喝一碗麻糊,于是便有了卖麻糊和喝麻糊的人物形象。在小吃摊旁,还有一只找食的猫……”听着何保全生动的讲解,一幅具有生活气息的图景浮现在眼前。
两位画家用近两个月时间,构思创作了《沈集大十字街众生百态图》,画中再现了清末民国初期至解放前后的烟火气息,别具匠心的古民宅院、斑驳的灰色砖墙、黑亮溜光的青石板路,康家烧饼、焦家米酒、丁西让家麻糊……画中还集中描绘了位栩栩如生的人物,堪称临泉版《清明上河图》。
而另一幅插图画《临泉老县政府》,经过构思、酝酿、动笔,也于9月3日顺利完稿。
据悉,这两幅插图画将会和《临泉老街记忆》一书一起面世。
颍州晚报记者牛桂芹/文
记者庞诚/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