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送文化到乡间,种幸福在心田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踏虎凿花”州级传承人李铁骑在位于湖南湘西州泸溪县的工作室中进行创作。新华社发

江西宜黄县,书法家在“廉政文化进万家”活动中书写对联。章英全摄/光明图片

在河北石家庄市正定古城,当地群众进行非遗舞龙表演。张晓峰摄/光明图片

在安徽阜阳市阜南县段郢乡浦庄村文化惠民活动中,村民展示对联。戴文学摄/光明图片

编者按

基层文化建设关系百姓的精气神和幸福感。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乡村文化馆为代表的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如雨后春笋般建立,为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提供了多样化服务。过去的一年,他们为百姓烹制了怎样的“文化大餐”?新的一年,他们有什么打算?春节来临之际,我们特邀四家乡村文化馆负责人,回顾近年来文化惠民的举措,畅谈年的愿景,陪您过一个文化气息浓厚的“幸福中国年”。

上舞台、当主角,农民越来越自信

讲述人:宁夏中宁县文化馆党支部书记、馆长李琼

入冬以来,农务渐歇。在我们中宁县,乡村文艺队、农民合唱团轮番登台,吹拉弹唱、表演剧目,红火得很。

最热闹的,要数大战场镇红宝村农民合唱团。别看这个团才成立两年多,出演大大小小的演出已经几十场了。还记得年4月,我们组织文艺骨干李震宏到红宝村“送文化”。台上歌声嘹亮,台下人群熙攘,朴实的村民流露出对舞台的强烈渴望,很多人一直跟着唱。我们当即决定组建农民合唱团,年近六旬的李震宏毛遂自荐当老师。一吆喝,呼啦啦地,很快就有80多人来报名。

大战场镇是移民区,村民操着各式各样的方言,基本都没啥音乐基础。有人白天打工晚上练习,有人忙完家务骑车十几里路赶来学。从识字、发音到口型规范,李震宏想了很多办法,只要愿意学,他都乐意教。大家的努力和热情没白费,这两年,合唱团常走出红宝村参加比赛演出,还获了不少奖。

现如今,农民的口袋越来越鼓,但精神文化生活依然不够丰富。说实话,脑袋不富,打架骂仗、家庭矛盾、恶俗陋习就少不了。我们想,要是把优秀传统文化装进艺术作品里,让乡亲们自然而然受熏陶,那该多好啊。

说干就干。我们动员全县10个农民艺术团队,围绕移风易俗、文明乡风、法律宣传等编排农村现实题材剧,请农民演,演农村事,给农民看。这不,很多农村问题被搬到了舞台上,正确处理矛盾的方式也传播开来。去年我们送戏下乡场,每部戏都是乡村原创,群众反响非常好。特别是小品《婆婆也是妈》《和谐一家人》《儿女都一样》,群众都乐意看。有的人看完说,“演得真真的,讲得忒在理”。

在一些偏远乡村,有的艺术团连乐器都没有,我们就想办法为村民添置。很多艺术爱好者没有专业基础,我们就安排业务骨干手把手教舞步、一点一点教乐器。这样的公益性文化辅导培训,我们每年至少开展20期,培训了各类文艺人才多人次。

一时间,拥有一技之长的乡土文艺人争先走上台,带动很多农民成立了特色文艺队。在太阳梁乡德胜村,移民组建了乡音文化大院,聚起了一大帮秦腔票友;在余丁乡黄羊古村,舞起了民间艺术黄羊钱鞭,还时不时被请到乡村旅游景区表演。以前,文化活动都是部门组织、群众参与;现在,农民自己策划排演,不仅参与率高,覆盖面还广。

如今,乡村文化大舞台上,农民成了主角,精气神大不一样了,邻里也更和谐了,日子越过越红火。

虎年春节马上到了,我们开展了“写春联送万家”“赏年画、过大年”“百姓乐翻天社火展演”等15项文化活动。在咱中国文化里,虎象征着勇敢和力量。来年,我们打算围绕乡村振兴创作更多作品,让房前屋后充满欢声笑语,让咱农民的好日子“如虎添翼”,更上一层楼。

线上点单,文化大餐送进村

讲述人:福建福州市闽侯县文化馆馆长林琳

又到岁末年初,城乡百姓开始忙着准备节礼年货。我们文化馆也到了一年里最忙的时候。许多同志刚刚在张村脱下戏服,又跑到李庄拿起笔墨。虽然忙得不可开交,但大家脸上都洋溢着笑容。要说为啥,就是因为咱老百姓对精神文化生活的向往越来越强,对文化服务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了。

我们文化馆馆内面积平方米,有平方米的小剧场,配备了录音室、综合排练厅等多个功能室。近些年,按照“一个总馆+多个分馆+若干服务点”的架构,我们建成了1个县馆、14个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个村级文化服务中心构成的三级联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硬件”跟上后,关键就是如何更新“软件”了。为了让文化资源像春水一样汩汩地流向乡村,我们在全市“打响头炮”,整合资源打造了门户网站网络资源库。百姓在网站上“点单点将”,我们通过“周末农家戏台”“乡村公益讲坛”等品牌项目精准配送。“你点单我派送”,深受农民朋友欢迎,经常出现你争我抢的“点单”现象。到现在,我们已通过“点单”精确配送多场文艺演出。

我们还免费向公众错时延时开放了馆内各功能室、非遗展示馆等公共设施。每到节假日,走进文化馆的人络绎不绝;每次公益课堂招生,名额总是被“秒抢”。看着文化服务从以前的紧俏品变成如今百姓生活的“日用品”,我们心里是真高兴。

我一直在想,生活条件好了,老百姓的文化品位会不会也发生变化?事实很快给出了答案。去年12月,我们举办了塑·源——闽侯当代雕塑邀请展,把抽象艺术雕塑搬到了县城。没想到,陈列在滨江公园和市民广场的30多件当代雕塑作品,很快成了网红打卡地,许多进城的农民朋友也纷纷拍照留念。他们还建议说,如果把雕塑搬到村口展览,和乡野炊烟融为一体,一定别有风味。

虎年马上到了,我们馆精心烹制了许多文化大餐,组织了十几场送戏下乡、义写春联活动,还准备到闽越水镇等景区开展民俗表演、非遗展示,让游客和居民在欢声笑语中领略悠久绵长的历史文化。新的一年,要做的事情更多了,我们会继续努力,让多彩艺术润泽幸福生活。

把“冒热气”的文化服务送给百姓

讲述人:重庆北碚区文化馆馆长董进波

我们文化馆成立于年2月,是个名副其实的“老字号”。多年来,我们走遍了区里每个村镇,在农村院坝、田间地头反复挖掘整理、修改打磨民间特色文化,开展文艺演出、辅导培训、展览展示、惠民讲座等公共文化服务,把“冒着热气”的文化服务送到百姓手里。

年,我们去澄江镇民权村演出,得知当地有一位90多岁的老兵,由于行动不便,已经多年没有出门看过演出。我们为老人买了轮椅,接他到现场观看。演出结束后,老人拉着我的手激动地说:“你们演得好,太好了。”老人的话让我们深受感动。

年7月,我们来到巫山县竹贤乡下庄村演出,这在偏远贫瘠的下庄村可是头一遭。村民们说,真没想到,这么好的节目会来到身边。台上,演员们铆足了劲头演;台下,村民们屏息凝神看。很多人看了下庄村党员群众“敢向绝壁要天路”的故事后受到了感召。

要吸引乡亲们,得先有好作品。这些年,我们围绕脱贫攻坚、乡村文化振兴、美丽乡村等主题,吸收民间文艺元素,创作出反映农村群众生活、乡土气息浓郁的文艺作品多个。比如,我们创作的《缙云欢歌》脱胎于北碚民间舞蹈“双竹莲宵”。表演中,敲打莲宵发出的清脆铃铛声配合欢快的节奏,让人心情舒畅。通过重新编排,我们在传统表演中融入时代新风,既展现了党领导人民振兴乡村的新面貌新气象,也抒发了巴渝儿女面对丰收景象的喜悦之情和豪迈干劲。这样既有地域特色又有传承性的节目,老百姓都爱看。

我们还深化“文化下乡”巡回服务机制,在服务群众“最后一米”上下功夫,组建区级文艺团队9支、社会文艺团队支,建设基层文化示范点68个,派出基层文化指导员0余名,年均辅导基层农村文艺骨干、群众10万余人次,不光把文化送到百姓身边,还把文化“种”在百姓心坎。

今年春节,我们通过云平台为大家提供丰富的线上文化产品,还开通了门课程的线上慕课,线上线下同贺新春。新的一年,我们期待有更多百姓想看、爱看的文化服务能走进千家万户,大家一起把歌唱,共圆乡村振兴梦。

把团结故事写进节目送到乡间

讲述人:新疆塔城沙湾市文化馆馆长孟凡社

春节快到了,我们馆推出的文化惠民演出活动一天也不停歇。“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喜迎冬奥会,欢乐过大年”……一场场精彩演出,陪着百姓欢乐迎新年。

沙湾市是个文化底蕴深厚、民族风情浓郁的地方。为了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我们精心编排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节目,尤其是民族团结题材的舞蹈、诗朗诵等,光说过去一年,就走进乡村、厂矿、学校、军营、社区、机关演出56场次。

去年,党迎来百岁生日,我们创编了沙湾首部大型舞台剧《特殊党课》,通过老支书阿不力孜带领群众不懈奋斗几十年,最终过上好日子的故事,折射出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各族人民矢志奋斗的担当和追求。70分钟的演出,让在场观众深受感染。

民族团结,是我们各项工作的生命线。对我们这样的基层文化部门来说,就是要挖掘身边民族团结的感人事迹,把这些故事写进节目里、送到乡间去,让民族团结之花开遍祖国大地。例如,我们自编自演的小品《一家人》,讲述了当地一名维吾尔族大叔和汉族驻村干部情同父子的感人故事。不少观众看后热泪盈眶。三道河子镇凯旋路社区居民努尔古丽说,“我们生活在一个大家庭里,各民族就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要珍惜这种幸福”。

沙湾市有很丰富的非遗资源。我们开办了多期非遗项目传承培训班,促进非遗项目进景区,提高社会各界对这些非遗项目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jbzs/37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