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阳洒向初春的蒙洼,青绿的麦苗在微凉的空气中氤氲生香。
大堤外,平静的淮水缓缓东流。大堤内,安徽省阜阳市阜南县王家坝镇保庄圩里新落成的淮上社区年味四溢,中心花园的廊亭挂起了大红灯笼,家家户户飘出炸圆子、炸馓子的香气,余户庄台移民迎来入住新居后的第一个春节。
儿子、媳妇正在厨房里忙活着,孙辈们凑在一起嬉笑打闹,正午的阳光透过飘窗把客厅的盆景装点得绿意盎然,郎泽金这个“老蒙洼”的脸上满是藏不住的笑意。
年7月,淮河发生流域性较大洪水,蒙洼蓄洪区再次启用。当时还住在郎楼庄台的郎泽金又一次看着大水浸没了台子下的田地。不过大水过后,郎泽金没有着急补种,而是办了件大事——搬新家。
庄台,沿淮行蓄洪区特有的居住形态,其中蒙洼蓄洪区就有座,这里贫困发生率曾是安徽全省平均水平的2倍多。“出门一线天,污水靠蒸发,垃圾靠风刮”一度道出庄台人居环境的窘迫。郎泽金一家老少7口人就“蜗居”在四间瓦房里,人均居住面积不到10平方米。
年,安徽省实施第一批行蓄洪区庄台疏解降容工程。郎泽金接到移民迁建的通知,二话没说就签了字。抽签摸房号那天,郎泽金起了大早赶到现场,经过两轮抓阄,如愿分到了一套平方米的顶楼复式。年10月,郎泽金成为首批搬迁入住的居民。
图为安徽省阜南县王家坝镇淮上社区的庄台疏解降容工程居民安置点。新华社发
瓦房变复式,变出的是满满的获得感、幸福感。以前每天接送孙子上学要走30多里路,现在出门就是学校,卸下“重任”的郎泽金在村里干起了公益性的岗位,“一辈子没想到能住上这样的房,这福气都是好时代给的,我得把身体锻炼好,幸福还在后面等着呢!”
依水而居,安身更要安心。年以来,河南、安徽、江苏等省开展淮河行蓄洪区及淮干滩区居民迁建,38万不安全区域和庄台超容人口得到搬离。
公里外的安徽省滁州市凤阳县黄湾乡吴窑村村民黄保维正在张罗着年饭,他和两个儿子都是搬迁政策的受益者。“91年大水,我大儿子才12岁,牵着牛跟着邻居逃水荒那个场景,一辈子忘不掉。”曾居住在淮干滩区的黄保维一家饱受水患之苦。
近年来,水利部淮委实施行蓄洪区调整建设,黄保维原来所在的花园湖行洪区调整为防洪保护区,所有居民内迁至保庄圩,仅黄保维所在的黄湾乡就有近2万群众告别水患困扰。
如今,黄保维的两个儿子都已成家,三栋白墙灰瓦的徽派小楼并排而建。“今年大水一点没淹着,两个儿子在外打工,我们老两口就负责在家带孙子。心定了,睡觉都敢敞着门!”黄保维说。
图为安徽省凤阳县黄湾乡村民黄保维的新家。新华社记者屈彦摄
二月的姜唐湖蓄洪区内大棚林立,路边的电线杆上,还依稀看得见去年洪水留下的痕迹。尽管临近农历新年,安徽省颍上县王岗镇金塘村村民罗应利还在他的羊肚菌大棚里忙碌着,一边调节着大棚内的温湿度,一边和客户打电话洽谈生意,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此刻的他与半年前判若两人。
年,罗应利开始学习羊肚菌套种芦笋这种高附加值的“时尚产品”,年刚要见收成,谁料遭遇天灾。望着不断上涨的洪水一点点淹没自己细心呵护的羊肚菌,洪水中,他对着记者失声痛哭,“一切都完了,我该怎么办?”
核定种养殖大户受灾面积、落实补偿资金、为农民提供劝耕贷贴息贷款……国家一系列灾后恢复生产的举措让罗应利迅速从悲伤中缓过神,他抓紧整修、重建、复种。
“农村有句谚语叫‘牛马年,好种地’,目前羊肚菌和芦笋的市场行情都很好。去年11月补种的羊肚菌,现在准备上市了,估计能赚万元。”罗应利的心愿就是,年迎来大丰收。
过年的日子近了,阜阳市颍上县南照镇十里生态农业种植基地里却仍未停歇。90后公司负责人李亭坐在电脑桌前写着年后新产品的线上推广方案。四五十个农民正将一株株辣椒苗栽到垄上。这是年前最后一天上工。今年,虽然受洪水影响,但线上成交量仍有3万多单,销售额近万元。
年返乡创业,“新农人”李亭一直沿着他的“农业梦”前行着。实行“公司+农户”的方式,带动40多户贫困户种植辣椒、板栗、西兰花等经济作物,实现致富增收;着眼于农业产业链的前端和后端,开展蔬菜种苗培育和推进线上销售渠道建设。李亭说:“新冠肺炎疫情加速了居民消费习惯的改变,作为年轻的农业人,需要把握住这种动向。”
一根网线,连接起基地的优质农产品和分布各地的千家万户。在淮河岸种了几十年地的老农们感慨不已。李亭自信地说,今年,他要将电商销售额扩大到万元。
春天的希望,正在生长。(记者刘美子、水金辰、屈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