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阜南县苗集镇以五型建设为抓手,推动基

公益中科 https://weifang.dzwww.com/cj/201711/t20171127_16268082.htm

  近年来,苗集镇工会在阜南县总工会的精心指导和大力支持下,以学习型、创新型、服务型、智慧型、开放型“五型”工会建设为抓手,坚持服务与引领融合、固本与培元并举、重点与普惠兼容,不断改革创新,推动基层工会组织守正创新,机制不断健全,服务质量不断提升,职工获得感、幸福感不断提高。现有在册会员达余人,建立工会组织18个,其中企业工会5个。

抓学习提升,强化职工内在素养。苗集镇工会始终牢记初心使命,强化 治自觉和 治担当。紧密围绕中心工作,着力提升全体职工综合素养。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等重大主题活动为主线,连续六年持续开展“举旗帜·送理论”基层理论宣讲,构建“1+N”基层理论宣讲体系,组建“1+12+N”宣讲队伍,常态化开设干部理论大讲堂,干部职工主动走上讲台、深入田间地头。广泛运用乡村大喇叭、车载广播、庭院会、板凳会等开展土味宣讲,让 的声音“润物细无声”传到千家万户。《“末梢宣讲”:小切口、大作为》被中宣部《时事报告》刊发,《末梢宣讲开创农村思想 治工作新局面》被安徽省委宣传部评为首届思想 治工作创新案例,苗集镇被授予安徽省理论宣讲先进集体、安徽省理论宣讲示范基地,赢得“皖”若春风——农村思 大舞台示范活动在苗集举行。

抓创新驱动,培育实干超越精神。深挖苗集区位优势、资源优势、人才优势以及平台优势,总结提炼“实干、超越、包容、至善”苗集精神品格。进一步凝聚全体职工的向心力、组织力、战斗力。紧密围绕“现代农业示范园、乡村振兴 、融城发展磁力场、绿色循环新标杆”的建设目标,谋划布局乡村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新兴产业主体,拓宽本地群众增收渠道。先后引进林海生态、中化MAP、雾耕农业、中企针织、罗坊服饰、相思坊格拉条等一批 企业落户苗集。初步形成一 产融合发展的良性格局。每月组织开展一次“撸起袖子加油干,工作业绩榜上见”擂台赛,评出一、二、三类村,明确激励措施,营造比学赶超氛围,激发干事创业的工作激情。

抓服务质量,锻造特色工会品牌。把服务职工会员作为加强基层工会建设的重要内容。高标准建设苗集镇职工之家、职工书屋、农家书屋等服务阵地,配备办公桌椅、体育器材、文化图书等,不断丰富职工业余生活。开展“图书进机关,书香润职工”系列活动,扎实推进“书香苗集”建设,广泛开展全民阅读活动,建设综合文化站1所,职工书屋1个,农家书屋12处。开展职工关爱活动,组织开展“凝心聚力干事业,强身健体保护航”职工趣味运动,“春暖花开,静等你来”职工缘分联谊会,“金秋助学,圆梦大学”关爱活动,“青春永无悔,建功新时代”青年演讲比赛,“砥砺奋进正当时,巾帼何曾让须眉”三八女神节关爱活动,进一步提高职工精神文化生活,激发基层职工干事创业激情。建立镇村干部婚丧嫁娶备案制度,干部之间喜事一律道贺、丧事一律集体悼念,资金“零”往来,减轻了干部经济压力,带动 风民风转变。结合中国传统佳节,弘扬中华 传统文化,为职工会员发放-元不等的贴心大礼包,传递组织的关心关怀。

抓智慧建设,提升组织管理水平。以智慧工会建设为支点,推动全镇数字化、智能化、自动化转型升级。全域推广实施“智慧阜南”“智慧村里”建设,聚集群众“操心事”“身边事”,大力实施“互联网+ 务”,群众足不出户实现“码上办”,让群众实现云端安家,提升乡里乡情的价值认同。依托中化MAP,大力推广实施智慧农业,对全镇6.5万亩农田实施云端监测,动态掌握农业墒情,提升粮食产量和品质,筑牢粮食安全根基。成功举办苗集镇首届采摘节,广泛运用抖音、直播、等信息传播媒介,实现网络访问量达百万人次,极大地提升了我镇在周边地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抓开放互融,聚焦协调联动共建。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近年来,苗集镇工会,主动深入一线,深入群众,延伸服务的触角。深化镇校合作,加强劳务品牌建设,与县技工学校联办技能实训基地,培养 技术工人。加强与园区企业的信息对接,年深入实施“工会送岗位,乐业在江淮”活动,推荐就业99人,成功就业62人,就业率达62.6%。注重青年干部职工的培养,通过选派挂职、外出学习、推荐重用、人才引进等方式不断激发干部向上向善向好的活力。选派国家部委挂职3人,省厅挂职学习1人,市县跟班学习5人,肥西挂职1人,向组织推荐使用科级以上干部6人。强化自我管理、自我约束,全面梳理站所和村级权力事项10项50条,制定《苗集镇深化农村“小微权力”清单建设实施方案》,形成基层“小微权力”运行图,推广运用“监督一点通”,推动乡村治理水平不断提升,荣获第二批全国乡村治理示范乡镇。

  尽管我镇工会建设在各级组织和领导的关心指导下,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部分单位对组建工会认识不足,“小三级”工会组织建设还不够完善,缺少专业技术支撑。二是基层工会经费主要依赖于会员缴费和财 补贴,受制于经费限制,部分工会活动无法正常开展,工会服务干部职工的效能没有得到较好发挥。三是工会活动配套设施建设短缺。现有的文体设施无法满足广大职工的现实需求。

  下一步,我们将牢牢把握新时代新形势下的工会职责定位,结合基层工作实际,认真研究工作思路和方法,提高工作成效。一是强化思想引领。始终把 治建设放在首位,不断强化职工会员 治意识,加强 治认同。二是紧扣中心工作。紧密围绕 委、 府中心工作,丰富活动载体,积极引导职工发挥聪明才智,在乡村振兴的伟大社会实践中发光发热。三是深化工会改革。进一步完善镇级工会组织建设,健全工作机制,推动村级工会换届、社团企业工会组建工作。壮大基层工会组织建设,拓展工会服务内容,丰富工会活动载体。

来源/作者:方海节,吴程骏红,张玉侠

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sszl/40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