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讯在阜阳市阜南县鹿城镇南关社区,最近多了一座可免费参观的“红色文化收藏馆”。这间“红色文化收藏馆”里有大约件实物,包括党报、书刊、票证等。
创办这间收藏馆的,是72岁老人陈亚东,他是住在当地的居民。3月2日,陈亚东告诉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他觉得现在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创办这间收藏馆的目的就是想让年轻人不忘历史。
爱好收藏红色文化物件
陈亚东今年72岁,是阜南县本地人,住在阜南县鹿城镇南关社区。从上个世纪开始,陈亚东就迷上了收藏,一直到现在。
“年9月,我到上海出差,去时火车通过轮渡过长江,后来返回时正好赶上南京长江大桥正式通火车,火车从长江大桥上风驰电掣般驶过。坐在火车上,我真正体会到了‘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的激动心情。”陈亚东说,回到家,他就立即找刊发南京长江大桥通车消息的报纸,就是年10月4日的《新安徽报》,这也是他收藏的第一份物件,“也是从那时起,我喜欢上收藏。”
陈亚东年轻的时候经常在全国各地出差,每次在出差的时候,他都会留意收集党报、书刊、票证、徽章、邮票等物品,目前总共收藏实物大约5万件。“我集邮都是有目标的,与中国共产党还有新中国成立有关的邮票我才会去收集。”他说。
年陈亚东退休后,他主要从事中国红色文化的收藏和展览等社会公益事务。为收集这些红色藏品,他没少花精力,也没少花钱,更没少跑路。陈亚东说,他出门乘车都是坐硬座,甚至购买站票,大多选择夜间乘车,以便节省时间和节省住宿费用,有时就在火车站候车室过夜。
陈亚东说,在他家里的房间、柜子等地方,都收纳着很多关于红色文化的物件。“家里小,都装不下了,纸质的东西都装在箱子、盒子里。”陈亚东告诉记者,在这次办收藏馆之前,他还办过多次展览。
自费改造闲置房,创办收藏馆
收藏太多,放在家里也很可惜,陈亚东有了创办收藏馆的想法。前段时间,陈亚东听说社区有两间闲置平房,于是他和社区工作人员商量,能不能将这两间屋子改造成“红色文化收藏馆”。随后,在当地镇政府和社区的支持下,陈亚东对这两间房屋进行了改造。
陈亚东自费购买了玻璃柜台,还找来工人对这两间屋子进行装修改造,花了近两个月的时间,共花费了3万多元。终于,这间“红色文化收藏馆”迎来了对外开放。
陈亚东向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介绍,“红色文化收藏馆”是免费对外开放,平时他自己都会在里面,“我会对参观的来客进行介绍,让他们了解这些物件背后的故事。”
“老人家很喜欢收藏。”阜阳市阜南县鹿城镇南关社区党支部副书记李治梅告诉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在陈亚东提出创办“红色文化收藏馆”的时候,社区也很支持,“社区那两间房子面积不大,他的藏品很多,我们也在想办法找其他的地方让他展出藏品。”
“这个收藏馆是免费对外开放,附近的学校还会组织学生前来参观。”李治梅说,收藏馆里的藏品很多她也没见过,她觉得这些藏品对前来参观的人有教育意义。
想让年轻人不忘历史
党报、书刊、徽章、票证、邮票……在陈亚东的“红色文化收藏馆”里,目前共有大约件实物。
陈亚东告诉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收藏的报纸中有刊载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年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试验成功等新闻的《人民日报》,不仅如此,还有《安徽日报》、《阜阳日报》等其他党报。
“我的书刊藏品约有多册,其中有《陈独秀》《李大钊》等。”陈亚东说,展出的和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等相关的各类徽章共有20多枚,其中时间最早的一枚徽章,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徽章。
陈亚东向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介绍,在这些藏品中,数量最多的藏品是票证,“目前展出的有布票、糖票、肉票等。”
“我是共产党员,我觉得现在的年轻人不能忘记革命前辈的奋斗历史。”陈亚东说,现在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他用这些年的收藏创办“红色文化收藏馆”,也是想让年轻人对过去的历史加深记忆,能够不忘历史。
刘伟龙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余康生(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编辑王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