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阜阳迈上高质量发展快车道

中科获平安医院殊荣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6032498.html

8月13日,在阜南县老观乡芡实种植基地,游客展示刚采摘的芡实果。记者李博摄

8月12日拍摄的王家坝闸。记者李博摄

年8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第一天,便来到位于阜阳市阜南县的蒙洼蓄洪区,了解防汛救灾和灾后恢复生产等情况。两年来,阜阳人民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以“撸起袖子加油干”的劲头,踏上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聚焦“四带一自”激活乡村振兴“新引擎”

沥青路面干净整洁,道路两旁绿草茵茵,盛开的向日葵在风中摇曳,小广场旁一座宛如钟楼式样的水塔顶端,“西田坡”三个红色大字在阳光下耀眼夺目。

年8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走进阜南县曹集镇利民村西田坡庄台,向乡亲们了解生产恢复等情况,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确保受灾群众基本生活不受影响。

总书记希望乡亲们自力更生、继续努力,让日子越过越红火。如今,曹集镇依托西田坡独特的庄台景观和秀美的湿地风光,积极探索发展生态旅游,开办“农家乐”,乡村旅游产业焕发蓬勃生机。

“我准备把原先在曹集镇上的饭店搬迁过来,今天刚看好场地,预计年底前建成。”张静是曹集镇老五农家菜饭店的老板,饭店以淮河蚬子为特色招牌,在当地颇有名气。8月12日,在西田坡庄台,张静告诉记者:“搬迁至庄台后,将采用集‘垂钓+采摘+农家菜’于一体的新模式,既契合当地发展乡村旅游业的政策,又能带动当地村民就业。”

曹集镇镇长邵佳云向记者介绍,今年以来,西田坡庄台积极发展研学接待、农家乐、垂钓等产业,接待游客5万余人次。

盛夏的老观乡,深水养鱼、浅水种藕,芡实成熟、杞柳摇曳,适应性农业发展如火如荼。

“两年前,总书记冒着酷暑来到芡实种植基地看望我们。当时见到总书记特别激动,心里久久不能平静,现在回想起来,场景还历历在目。”阜南县钱富农产品加工有限公司负责人胡广富说,这两年,种植芡实的农户越来越多,他们也牢记总书记的嘱托,积极带动周边村民种好芡实,共同致富。

据胡广富介绍,年,该公司种植多亩芡实,产值万元左右,纯利润约万元。基地平时务工的村民有20多人,农忙时达80人,经常务工的村民年收入4万余元。

作为沿淮行蓄洪区乡镇之一,老观乡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亲临蒙洼重要讲话精神,大力发展适应性农业。目前,该乡种植芡实1.26万亩、莲藕0亩,发展稻虾混养0亩,占全乡耕地面积的43.3%,适应性农业实现了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转变。

年8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红亮箱包有限公司,察看车间生产线,同职工亲切交流,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加大扶持力度,帮助企业渡过难关,保障受灾群众、贫困群众就业。

两年来,为更好地助力企业发展、解决当地居民就业问题,王家坝镇以红亮箱包有限公司为基础,在其周边规划了王家坝惠民就业产业园。产业园主要以劳动密集型企业为主,解决红亮箱包有限公司扩大生产、上下游企业产业链配套问题,目前该产业园已完成规划设计、地界勘察、图纸设计、立项批复,建成后可解决人就业。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考察时强调要接续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推动贫困地区走向全面振兴。两年来,阜阳市把产业兴旺作为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大力推广园区带动、龙头带动、合作带动、大户带动和脱贫户监测对象自主调整种养结构发展产业的“四带一自”模式,不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持续激发脱贫群众内生动力,为乡村振兴打下了坚实基础。

今年以来,阜阳市累计投入16亿元财政衔接补助资金用于产业发展,占衔接资金总量的57.56%。实施项目进行完善的达标园区个,实施项目新建的达标园区个。个市级以上龙头企业带动脱贫人口人。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动脱贫人口2.35万人,个家庭农场带动脱贫人口2万人。3.33万户脱贫户实施自种自养项目,并全部达标。

走进位于蒙洼蓄洪区郜台乡的安徽德润工艺品有限公司生产基地,映入记者眼帘的是一个戴着斗笠的“胖娃娃”,圆乎乎的脑袋,腆着一个大肚皮,肚皮上开了一个拱形的洞,洞里有一排座椅。这个形如娃娃的凉亭从内到外都是用柳条制成,工艺精湛,栩栩如生。

在柳条加工车间里,工人们左手拾柳条、右手持利刀,手起根落。正在忙碌的郜台乡毕台村村民张敬云告诉记者:“我现在削的是杞柳的根部,这个将用来做筐篮底部的架子。”张敬云有30多年柳编经验,他每天骑电瓶车来车间里做柳编活,一个月有多元的收入。

阜南素有“中国柳编之都”之称,年,县域内家柳编企业累计出口3.15亿美元。围绕建强、健全柳木产业链,阜南县正在投资建设柳木文化创意产业园,项目建成后,可集聚规模以上文化创意生产企业35家以上,纯电商企业家以上,吸引社会投资30亿元,带动就业近15万人。

瞄准“双碳”目标按下新能源产业“快进键”

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安徽时要求,坚持把做实做强做优实体经济作为主攻方向,一手抓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一手抓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推动制造业加速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提高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现代化水平。牢记总书记嘱托,阜阳市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砥砺奋进,亮点纷呈。

走进阜阳合肥现代产业园区,记者透过笔直的行道树望去,两侧厂房鳞次栉比,金风科技风电装备智能制造创新示范项目就坐落于此。

8月11日,阜阳金风科技有限公司总装厂厂长王佳向记者介绍,示范项目由新疆金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投资建设,将以风力发电机组机舱、叶轮等整机大部件为主打产品,分两期建设完成,预计一期达产后年出货量75万千瓦,产值可达15亿元。项目全部达产后,预计年出货量万千瓦,产值25亿元。目前,项目已进入试生产阶段。

“阜合产业园营商环境好,承诺的事情办得到、办得好、办得快。我们占地88亩的1期厂房建设,从开建到完工仅耗时10个月,展现了办事高效的阜阳速度。”王佳说。

金风科技在阜阳的项目建设,是该市加快新能源产业布局、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生动实践。追“风”逐“日”抢抓“双碳”战略机遇,阜阳以昂扬的姿态在新能源产业赛道上展现“无限风光”。

地处黄淮平原的阜阳属于光资源可利用区,丰富的光资源和发展基础吸引着国内众多头部企业向这里聚焦、在这里布局。

在阜阳经开区阜兴科技的洁净化厂房里,屹立着一排排十几米高的单晶炉,炉内正在锻造大尺寸、超高效单晶太阳能硅片。光伏硅片是光伏产业链的关键环节,特别是大硅片,已成为发展光伏产业的技术制高点。

总投资65亿元的安徽阜兴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于为光伏制造行业提供N型超高效太阳能单晶硅片的高端智能制造企业,产品主要用于高效太阳能电池生产领域。项目达产后,有望成为国际光伏行业最大的专业化生产N型超高效硅片的光伏制造企业。

“项目一期2GW生产线正在试生产阶段,预计明年2月正式投产。全部达产后,预计年销售额达亿元。”安徽阜兴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质量检测部部长胡军说,“下一步,公司将当好阜阳新能源产业链‘链主’,积极引进上下游企业前来布局,推动形成光伏产业集群。”

瞄准打造千亿级新能源产业集群目标,阜阳市通过开展一体化、产业链、基金群招商,在新一轮新能源产业发展中按下“快进键”。该市相继引进了三峡能源、金风科技、东方电气、国家电投、赛拉弗等一批新能源领域的领军企业,着力打造风电、光电、火电和热能、储能、氢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产业集群,构建新能源装备制造、清洁发电、储能、场景应用等一体联动的全产业链发展格局,加快打造中原地区新兴制造业和新能源基地。

在阜阳海钠科技1GWh钠离子电池项目生产车间内,机声轰轰,自动化生产线正开足马力运转。

总投资5.88亿元的阜阳海钠科技1GWh钠离子电池生产项目,凭借中科海钠在钠离子电池领域的领先技术,利用三峡新能源、三峡资本、阜阳建投等资本力量,致力于打造全球领先的钠离子电池生产基地。今年4月项目开工后,阜阳市委、市政府及各有关方面全力支持、密切协作、高效服务,经过3个多月的连续奋战,建成了全球首条GWh钠离子电池规模化量产线,成为阜阳新能源产业换道超越的标志性成果,为阜阳市打造新型储能电池产业基地掀开了新篇章。

“项目一期设计产能为年产1GWh钠离子电池,二期计划于年底前启动建设4GWh钠离子电池项目。建设完成后,可实现年销售额不低于25亿元的目标。”中科海纳科技有限公司设备部工程师黄创说,公司生产的钠离子电池产品循环寿命长,具备10分钟快充能力,且成本远低于锂电池,市场前景广阔。

据统计,今年上半年,阜阳市纳入年“产业项目建设年”项目库的17个亿元以上太阳能、氢能和生物质能产业项目累计完成投资30.21亿元,新项目9个、累计完成投资23.74亿元。风能、储能产业链重点项目累计达到37个,累计完成投资51.9亿元。

发力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新跨越”

增强科技创新自觉性,持续涵养创新精神,阜阳正用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加快追赶跨越。

消毒机器人、测绘无人机、量子安全办公PC一体机……在阜合产业园复旦创新科技园展示中心内,一项项科技成果让参观者感受到了阜阳科技创新的力量。

复旦创新科技园位于阜合园区中部,总规模10万平方米。年,阜阳市在阜合园区的基础上,和复旦大学合作创新设立了复旦创新科技园这个“园中园”,为入园企业和大院大所搭建创新成果实现产业化的平台。

年5月,复旦创新科技园正式建成投入使用。时隔一年,年5月20日,该园6家企业集中开业投产,涉及高端制造、人工智能、软件开发等领域。

“这些高科技企业的投产,让阜合产业园科技创新这棵‘大树’更加枝繁叶茂。”阜合产业园负责人对记者说。

烈日炎炎,位于阜阳市颍泉经开区的安徽爱谱华顿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里机器轰鸣,一根根长长的电缆线正随着机器运转,工人们有条不紊地忙生产、赶进度。

安徽爱谱华顿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是由上海爱谱华顿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出资建立的全资子公司,是一家集研发、生产、销售、服务于一体的企业,专业从事电线电缆、综合布线、数据中心等领域的研发、制造、销售和服务。

“公司目前在阜阳已建成智慧工厂,预计年产各类电线电缆40万千米,实现年产值10亿元。下一步将新建60亩产研基地,实现年产值20亿元,并承载国家相关标准建设及相关检测中心建设。”上海爱谱华顿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唐阳告诉记者。

以实施科技创新五年行动计划为抓手,以技术创新加速企业转型升级、提高核心竞争力为目标,科技创新如今已成为推动阜阳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词”。

为加快建设全省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成果转化聚集地,阜阳市拉高标杆,加强与著名高校院所、实验室、知名科学家及其团队的战略合作,联合组建创新联合体、创新平台,推动产教学研合作,用足用好招才引智政策,突出做好引进院所、引进合作方共建平台、引进成果、引进人才等工作。

种好梧桐树,引得凤凰来。北京大学博士邓毕力带着智磁纳米晶技术来到阜阳,投资兴建了安徽智磁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正式开启技术成果产业化征程。

8月11日,在颍泉经开区安徽智磁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内,一卷卷银光闪闪的金属材料源源不断地从生产线上下线,轻轻拉开金属材料,柔软如纸,比纸还薄。这种材料就是“纳米晶超薄带”,用它制成的电子产品,更节能、更环保。

据该公司副总经理罗顶飞介绍,纳米晶是一种新型合金材料,与传统材料相比,纳米晶材料具有质量轻、体积小、性能高等优点。只要有电的领域都有纳米晶材料运用的空间,比如手机无线充电、新能源汽车和充电桩、智能家电等。目前,智磁新材料产业化项目已入选安徽省第四批重大新兴产业专项,是金属软磁方向的唯一承担单位;邓毕力主持的“千吨级纳米晶软磁合金极薄带材技术研发项目”成功入选国家科技部重点研发专项。

“这个行业对企业所在地温度、湿度有非常严格的要求,纳米晶材料都是微米级别,太冷太湿会影响设备的精度。阜阳处于南北交界地带,气候上非常适合这种材料研发,营商环境也有利于企业发展。年,公司产能预计将扩大一倍,目前正在与相关部门对接,准备启动新的产业园区规划建设。”作为一名在阜阳创业的企业家,36岁的邓毕力已将自己定位为一名“新阜阳人”,对未来信心满满。(记者安耀武见习记者鹿嘉惠)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ysty/23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