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扒一扒朱姓起源和朱姓祖先的故事

根据年5月11日发布的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朱姓人口在百家姓中排第14名,今天就来详细扒一扒朱姓起源和朱姓祖先的故事。

百家姓——朱

01朱姓的主要来源

朱姓有四大大主要来源,下面详细展开介绍:

1.源自上古炎帝朱襄氏,距今年以上

2.源自尧帝儿子丹朱的祁姓朱氏,距今年左右

3.源自周朝诸侯邾国的曹姓朱氏,距今年左右

4.源自宋国公子朱的子姓朱氏,距今年多年

一、源自上古炎帝朱襄氏

秦始皇统一六国前的公元前年,秦国丞相吕不韦及其门下诸子百家的门客合著的一部《吕氏春秋》,其中有这样一段记载:昔古朱襄氏之治天下也,多风而阳气畜积,万物散解,果实不成,故士达作为五弦瑟,以来阴风,以定群生。(译文:当年朱襄氏治理天下的时候,当地常刮风且阳气集聚太盛,万物四散,果实难以成熟,朱襄氏命令下属士达制作五弦瑟来招阴风,以中和阳气,实现万物众生正常生长)。

后来汉朝学者高诱对《吕氏春秋》批注道:朱襄氏,古天子炎帝之别号。意思是:朱襄氏是上古天子炎帝的另一种叫法。

炎帝朱襄氏

南宋罗泌所写的杂史《路史》里面也有对朱襄氏的描述:上古部落有巢氏之后,经历了多任部落首领后,朱襄氏被民众推举为首领,朱襄氏发明五弦瑟乐器,琴属阳,瑟属阴,琴的声音比较高,瑟的声音比较低,琴瑟和鸣,阴阳调和,朱襄氏用音乐来调和阴阳,才使得群生定、寒暑适、百物生、万民安。

华夏的先祖们,有巢氏教会人们建房子;燧人氏教会人们用火;伏羲教会人们结网捕猎驯养家畜,建立嫁娶制度,避免同姓通婚;神农氏教会人们农业种植和用中草药治病;朱襄氏发明五弦瑟,教会人们用音乐调和阴阳,治愈万物;黄帝教会人们造车造船、制做衣冠、养生治病。

有三任炎帝朱襄氏都建都于朱(今河南商丘柘城县)并葬于此,朱襄氏的后代以朱为姓,成为朱姓最早的一个分支。

古城朱——河南省商丘市柘城县

二、源自尧帝儿子丹朱的祁姓朱氏

尧,生在母亲娘家所在的伊侯国(河北顺平县),后来迁居到祁(山西祁县),因而以伊祁为姓,本名伊祁放勋(祁放勋);后来因为封于陶(山西临汾市襄汾县陶寺村),改封于唐(山西临汾翼城县),而被后人称为陶唐氏。

尧晚年时,觉得自己的儿子伊祁源明(号丹朱)从资历经验和能力上不足以继承王位,经过长达20多年的充分考察后,将帝位禅让给了女婿舜,舜即位以后,分封尧的长子丹朱在刘(今河北唐县),丹朱的后代中有一支以他的号朱为姓,成为祁姓朱氏。

祁姓朱氏始祖——伊祁源明(丹朱)

丹朱(伊祁源明),最初封地在丹(今山西临汾市浮山县),后来又封在丹水(今河南南阳市淅川县),舜继位以后又把他改封到刘(今河北唐县),建立刘国,成为刘姓的始祖。这支朱姓的后人真正兴旺是从沛国相县(今安徽淮北市)开始的,因为这里的后代中出了个朱元璋,朱元璋建立明朝,年的明朝让朱姓开枝散叶繁衍发展加速,朱姓子孙遍布天下。

明太祖朱元璋(~)

三、源自周朝诸侯邾国的曹姓朱氏

据《史记·楚世家》记载,黄帝第4世孙老童有两个儿子,老大叫重黎,老二叫吴回,在帝喾kù当政时期先后都担任过火正祝融一职,主要负责观象授时(占卜)、点火烧荒(农耕)、守燎祭天(祭祀)、用火作战(战争)。老二吴回有个儿子叫陆终,是黄姓的始祖,陆终娶了个奇女子,怀孕了3年都没生出来,最终破腹生下6个儿子,分别发展出8个姓:己、董、彭、秃、云(妘)、曹、斟、芈,被后世称为祝融八姓。

曹姓朱氏始祖曹安之前的世系

陆终6个儿子中的老五叫曹安,是曹姓的始祖,曹安的后代曹挟在周朝初期,被周武王封在邾(今山东邹城市),被后人称为邾挟,成为邾国的开国国君和曹姓朱氏的始祖。

曹姓朱氏始祖——朱挟

邾国,在齐鲁大地上,实力仅次于鲁国和齐国,位列第3。与鲁国毗邻,文化都比较相近,强调仁德治国,以民为本,两者之间的关系忽好忽坏,相爱相杀了数百年。

周朝初期分封诸侯的时候,有几个王室嫡系亲属的诸侯国,与周王室的关系一直都比较密切,其中包括鲁国,鲁国是周武王姬发比较亲近的四弟周公姬旦的封国,因为周公留在都城辅佐年幼的周成王,最终是周公的长子姬禽赴任成为鲁国首位国君,史称鲁伯禽。

周宣王时期(公元前-年),公元前年春,鲁国国君鲁武公带着两个儿子姬括和姬戏去周王室拜见周宣王,见面后,周宣王比较喜欢小儿子姬戏,就要求鲁武公立小儿子姬戏为鲁国太子,这要求违背了嫡长继承的原则,周王室朝中百官之首的卿士(相当于宰相)仲山甫(也叫樊仲甫,樊姓始祖)极力反对,周宣王依然固执己见不听劝阻,鲁武公最终还是听从了周宣王的意见,废长立幼这种违背常规的操作,为后续鲁国王位的继承埋下了祸根。

当年夏天,鲁武公回到鲁国后不久就去世了,太子姬戏即位,史称鲁懿公。作为嫡长子的姬括,是邾国第7代国君邾武公曹颜(夷父颜)的外甥,邾武公曹颜本想着通过将女儿嫁给鲁武公,以和亲的方式让邾国和鲁国保持长期友好,结果女儿的儿子姬括作为嫡长子,继承权被鲁武公的幼子姬戏夺去,自己的计划被打破,心理很不甘心,于是一直怂恿外甥姬括的儿子姬御夺回王位。公元前年,姬括的长子姬御(伯御)在邾武公曹颜的怂恿和帮助下,杀死了鲁懿公,自立为鲁君,史称鲁废公。

公元前年,周宣王率领各诸侯讨伐鲁国,杀死了篡位的姬御,立鲁懿公姬戏的弟弟姬称为新的鲁国国君,史称鲁孝公。随后周宣王率诸侯们继续讨伐邾国,邾武公在抵抗中战死,因为其一生为邾国开疆拓土奠定版图,并且最终战死,后世为其上谥号邾武公,邾武公死后,周宣王将曹颜的三弟曹术(叔术,叔为排行老三)立为新的邾国国君。

邾武公曹颜(夷父颜,邾颜)

曹术为人正直,与兄长关系很好,等周宣王去世后,大哥曹颜的儿子曹夏也已经长大,曹术重新将邾国的王位还给大哥的儿子曹夏,自己独居在滥(今山东滕州东南)。

其实邾武公曹颜在即位邾国国君早期时,曾协助周王室东征西讨,有功于周王室,周王室因此分封他的小儿子曹肥(字友父)在郳ní(今山东枣庄山亭区),因为是邾国国君小儿子的封国,所以后来郳国也被称为小邾国。这个郳国是倪姓的始祖国。实际上,曹姓的邾国在邾武公曹颜时期,分成了3个小国:邾国(山东邹城)、小邾国(郳国,山东枣庄)、滥国(山东滕州),史称三邾、邾分三国。

邾国在受封早期并没有爵位,直至春秋五霸之一的齐桓公时期(公元前-),因为协助齐桓公东征西讨,立下了功劳,齐桓公奏请周天子,才给邾国封了子爵,后来的史料中就有了邾子国的记载。

三邾疆域图

邾国发展到后期,同所有走向灭亡的国家类似,后期的国君比较荒淫无度,邾庄公死后用了5个活人陪葬,邾隐公沉迷酒色不理政事,敌人鲁国打到家门口了还在歌舞升平,完全背离了早期邾国和鲁国仁德治国、以人为本的治国理念,最终邾国在战国后期楚国崛起后被楚国所灭,享国多年。邾国灭亡之后,邾国公族以故国邾为姓,后来去掉了代表城邑的耳朵旁,变成朱姓,成为朱姓后代中比较主流的一支,毕竟邾国立国多年,王室的开枝散叶繁衍发展让朱姓的人口有了一次极大的增长。从曹姓邾国的历史大家可以知道,这支朱姓、与曹姓、倪姓(小邾国、郳国),春秋时期属于同一个家族,算是的几个血缘比较亲近的姓。

四、源自宋国公子朱的子姓朱氏

周朝初期,周武王分封诸侯时,将商纣王的儿子武庚(禄父)分封在商朝王畿地区(都城周围),后来周武王驾崩后,周武王的四弟周公姬旦辅佐年幼的成王期间,武庚和负责监视他的三监,也就是周武王的三弟管叔姬鲜、五弟蔡叔姬度、八弟霍叔姬处,一起发动叛乱,史称三监之乱。

周公东征花费3年平定叛乱后,杀了武庚,重新分封商朝的地盘,一半分封给了自己的刚刚成年的九弟姬封,取国号卫,成为卫国开国君主,谥号卫康公;另一半封给纣王的庶兄子启(微子启,纣王同父异母的哥哥),取国号宋,定都商丘,成为宋国的开国国君。

宋国地盘不大,介于春秋时期几大霸主国齐、楚、晋之间,大国之间的争霸,宋国经常会深受其害,所以宋国常常作为中间者的角色去促成大国之间订立盟约,止战休兵。公元前年,宋国大夫向戌召集周边晋、楚、齐、秦、宋、鲁、郑、卫、陈、许、曹、邾、滕、蔡等14个国家在宋国会盟,订立和平条约,促成了著名的弭兵会盟,条约规定:晋国和楚国是当下的两大盟主,除了齐国和秦国两个大国之外,其余的10个小国都要向两大盟主同时朝贡,两个盟主之间自此开始不再打仗争夺盟主。

宋国地理位置

周武王遵循二王三恪原则(分封前两朝的后人为二王,分封更早之前三朝的后人为三恪)所分封的宋国,在周朝属于独一档的存在,作为前朝后人的封国,爵位上位列公爵,公侯伯子男中最高,名义上属于周朝的宾客,与周王室之间行宾客之礼,而不行君臣之礼,而且宋国有特权保留自己的衣着和历法,可以不遵循周王室的衣着和历法规定。

周朝的二王三恪

宋国在春秋时也曾成为春秋五霸之一,关于春秋五霸,人教版课本上写的是: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与《史记》的春秋五霸保持一致,课本中同时还有个注释:补充了另一种说法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

这里面最没有争议的就是齐桓公和晋文公,齐桓公通过公元前年的葵丘会盟确定霸主地位,晋武公通过公元前年的践土之盟确立霸主地位。楚庄王的“不鸣则已,一鸣惊人”让楚国的实力达到鼎盛,足以问鼎中原,在两个版本中也都包含。有争议的就是宋襄公、秦穆公、吴王阖闾和越王勾践这几位。秦穆公在春秋时期算是独霸西部,与晋国交战当时还是多次落败;吴王阖闾和越王勾践算是称霸东南。

宋襄公呢,并非军事上面的称霸,前文已经讲到,在周朝立国之初分封的时候,宋国作为前朝商朝后代的封国,享受二王的特殊待遇,爵位最高,是公爵,相比上述几个霸主而言,他的爵位是最高的,哪怕是齐桓公,其实也只是侯爵,至于谥号,是后人对他一生诸侯称霸功绩的一种尊称而已,并非爵位。

此外,宋襄公在葵丘会盟上,曾接受霸主齐桓公的委托,照顾齐桓公的儿子昭,齐桓公驾崩后,五个儿子无亏、昭、潘、元、商人争夺继承权,宋襄公派兵支持齐公子昭回国即位,平定叛乱,让公子昭成功即位,史称齐孝公,宋襄公凭借拥立之功,自认为自己是齐桓公霸主地位合理继承者。

在公元前年的鹿上会盟中(今安徽阜南县,当时属于楚国),宋襄公想当一回盟主,召集多国在此会盟,最终只有宋楚齐三国参加,会上宋襄公提出要由新的国家来担任盟主,并让楚国将附庸国分自己几个,让自己成为新的盟主,楚国楚成王表面上答应了。

随后同年秋天,宋襄公又召集陈、蔡、许、曹、楚等国在盂(今河南睢县)举行会盟,准备当着大家的面正式宣布成为新的盟主,结果楚国不同意,命令预先埋伏的甲兵把宋襄公给抓回楚国囚禁起来了,直到当年冬天鲁国国君调停下,楚国才放了宋襄公。

宋襄公回国以后,因为听说郑国支持楚国称霸当盟主,很不爽,就要派兵打郑国,郑国打不过宋国就向楚国求救,楚国派兵攻打宋国来救郑国,最终宋国从郑国撤兵,与楚两军在泓水(河南柘城县)相遇。

楚国渡河要冲过来,宋国大臣目夷劝谏宋襄公:楚国人多,过了河就打不过了,趁他们过河开打。宋襄公反问道:我号称仁义之师,怎么能趁人之危呢?

楚国渡过河后准备排兵布阵的时候,目夷又建议宋襄公赶快进攻,趁对方立足未稳,阵型没有排好。宋襄公又回道:等他们列好阵再打。

等楚国列阵完毕后,宋军才开始迎战,最终大败,宋襄公大腿中箭,次年公元前年夏天,伤情加重不治而亡。这就是著名的泓水之战。宋襄公以君子自居,坚持以仁义之师不趁人之危攻其不备,最终大败,被当时的国人乃至后世所不理解,甚至耻笑。

仁义之君宋襄公

子姓朱氏的始祖宋国公子子朱,生活在宋元公子佐时期(公元前-),当时的宋元公怀疑位高权重的两大家族华氏和向氏有谋反的嫌疑,两大家族世代垄断了宋国的六卿关键岗位,让国君有被架空的感觉,宋元公想安排些自己的亲信来上来都很难。

宋元公从公元前年即位,到公元前年即位10年之际,一直在为此问题头疼,也在一步步谋划该如何打破华、向两大家族对国家关键岗位的垄断。而当时身居六卿职位的华定、华亥和向宁也意识到国君的动向,于是三人密谋商量:这样下去,我们早晚死在国君手里,不如先发制人?即使失败还可以流亡,流亡总比死强吧?

于是华亥开始装病不上朝,国家重臣卧病在家,王公大臣都来探望,包括宋国宋元公的亲叔和堂叔们(都是他父亲宋平公的亲兄弟或堂兄弟):公子寅、公子御戎、公子朱、公子固、公孙援、公孙丁。对于前来探视这些宋国公子,华亥一律杀害。就连宋元公自己听说后前来求情,都被扣押。最终密谋的三人商量后决定跟国君签个人质互换的协议来求得平安,三位大臣的儿子交给国君宋元公,宋元公包含太子在内的三个儿子交给华亥,就这样的情况下三人继续效忠于国君。

就这样的局面双方维持了天,华亥两口子怕被他们扣押的太子将来即位后下罪于自己每天好吃好喝伺候,每天要优先伺候好三位人质公子,自己才能吃饭,宋元公还每天都过来看看儿子们今天状况怎么样,仿佛在向上宋国子民们宣告:当今宋国大臣扣押着宋国的王子们。华亥、华定和向宁几个大臣的处境越来越尴尬。

天后,宋元公不想忍了,先是拉拢华氏家族和中愿意站队国君并且手握兵权的大司马华费遂,在得到他肯定的答复后,不顾作为人质的儿子们的安危,自我安慰道“儿子们的死活是他们自己的命运,我受不了这样的侮辱了!”,以豁出去的心态杀了自己手中的几个大臣的儿子人质,并立即率军攻打这几个密谋造反的大臣,三个大臣听到风声,仓皇逃离宋国,走之前华亥还想杀了人质王子们,被向宁制止,担心杀了以后其他国家没人敢收留他们,最终将人质交给其他没有造反的族人还给宋元公。

这就是宋国著名的华向之乱,在这场君臣争权的斗争中,子姓朱氏的始祖公子朱遭到连累被冤杀,几个密谋的大臣逃亡之后又拉到援兵回来反扑,双方经过长达两年的拉锯最终宋元公取得胜利,宋国的朝中关键岗位上世袭的家族得到清理。

宋国在经过多年之后,最终在公元前年被东边的齐国、南边的楚国、西边的魏国所瓜分。宋国灭国之后,居住在今安徽砀山县一带的公子朱后代们,以先祖公子朱的名字朱为姓,成为朱姓中重要的一个分支。这一支的后人出了个朱温,灭了唐朝,建立了后梁。

后梁太祖朱温(-)

02朱姓的其他来源

朱姓的其他来源主要赐姓和改姓,主要包括:

1.北魏孝文帝汉化改革鲜卑复姓改汉姓朱:公元年,北魏孝文帝将都城从平城(今山西大同市)迁移至洛阳,启动全面的汉化改革,包括通婚、习俗、服饰、名字等,孝文帝将自己的鲜卑姓拓跋改为汉姓元,鲜卑的渴烛浑氏、可足浑氏(可朱浑氏、可烛浑氏)、可朱浑昌氏等几个姓氏都改为汉姓朱。

2.唐宋元明清少数民族改汉姓:唐宋元明清各朝代,民族大融合过程中,少数民族顺应土地政策不少改为汉姓,目前少数民族中有朱姓的包括:蒙古族、满族、仫佬族、苗族、瑶族、土家族、纳西族、东乡族、白族。

03朱字的起源和含义

朱字的起源

朱字的象形字最早见于商朝的甲骨文上,就是在甲骨文木字的中间加了个圆点,这个小圆点,有两种解释,一种说这个是表示这里是树木的树干所在,所以朱的本意是树木的主干;另一种说法是这个小圆点就表明这棵树是红心的,也就是象形字朱的本意是红心木,目前两种说法未有定论。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中是这样解释朱字的:朱,赤心木,松柏之属。也就是朱指的是红心的木,属于松柏这类的树。后面朱就逐渐由红心树引申为红色的,比如“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朱字的演变

04朱姓祖地和祭祖活动

一、朱姓祖地

朱姓的四大主要来源,各自的祖地分别是:

1.朱襄氏朱姓的祖地:河南省商丘市柘城县,至今还有朱襄氏陵在此。

河南省商丘市柘城县的朱襄氏陵

河南省商丘市柘城县的炎帝朱襄陵

2.祁姓朱氏的祖地:祁姓朱氏的始祖尧的儿子丹朱(伊祁源明),先后分封在丹(今山西临汾市浮山县)、丹水(今河南南阳市淅川县)、刘(今河北唐县),山西、河南、河北,都有一定关系,因为始祖在这几个地方都待过,但因为这支刘姓发展壮大是从沛国相县(今安徽淮北市)出了个朱元璋开始的,沛国相县是朱元璋祖籍地,后来朱元璋出生在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朱元璋的明朝皇室子孙在这一支朱姓中,占据绝对的主流和大多数,所以这支朱姓的后代,以朱元璋的祖籍或出生地作为祖地来进行祭祀,

安徽凤阳县(古称濠州钟离)明朝中都遗址

安徽凤阳明皇陵

3.曹姓朱氏的祖地:山东邹城的邾国遗址,山东枣庄市的小邾国遗址

山东邹城邾国故城遗址

山东枣庄市山亭区小邾国遗址公园

4.子姓朱氏的祖地:子姓宋国都城在河南商丘,子姓朱氏的始祖公子丹的后世子孙主要居住在安徽砀山县,后来秦汉时期又大量迁居至河南宛城(今河南南阳市宛城区)。

子姓朱氏祖地——梨都安徽砀山县

二、祭祖活动

朱姓四大主要来源相对比较独立,各自有不同的祖地,祭祖活动也比较分散。

年5月12日,在朱襄氏祖地,河南省柘城县朱襄氏陵举行的朱氏宗亲拜祖大典。

年冬至日,在朱元璋出生地安徽凤阳的明皇陵举行的朱氏冬至日祭祖活动。

年4月2日,在曹姓朱氏祖地邾国故地山东邹城峄山举行的朱氏祭祖大典。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ysty/48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