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新闻网报道,7月20日上午8时32分,按照国家防总命令,位于安徽省阜阳市阜南县的淮河王家坝闸开闸放水,濛洼蓄洪区正式启用蓄洪。
对于蒙洼蓄洪区蓄洪,很多人都有一个误解,即:这件事之关系到淮河流经的豫皖苏三省,与其他地方没关系。我要说的是,这种看法是错误的。或者说,不全面的。在这里,我只举一个例子。
蒙洼蓄洪区位于阜阳市境内,在它下游紧挨着的,就是华东能源重镇淮南市。作为皖电东送淮南—上海千伏特高压交流输电示范工程的起点,淮南市境内的田集、凤台、洛河、平圩四个电厂的皖电东送机组全年输出的总电量大约在亿度左右。按上海年全社会用电量.7亿度计算,这相当于上海年用电总量的近三分之一。
而且,皖电东送项目保障的,不只是上海的用电。年7月15日,皖电东送淮南—上海千伏特高压交流输电示范工程浙江段全线贯通。该工程是首个供电浙江的特高压工程,投运后,可向浙江供电万千瓦,有效缓解浙江电网用电紧张形势。
从这个角度来说,蒙洼蓄洪区的牺牲所保障的,不只是豫皖苏,还包括了整个江浙沪。由此也可见,安徽能够加入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不是没有原因的。
淮南四个皖电东送电厂中最大的平圩电厂,年输送电力亿度。为了电厂用水方便,它就建在淮河岸边不远处。图片来源:百度百科
关于这次蓄洪,很常见的另一个问题是,因为之前新闻报道中多次提到三峡大坝闭闸蓄洪,所以有些人不理解,为什么这次“蓄洪”反而是“开闸”?这是蓄洪区的特殊性质决定的。所谓“蓄洪区”,指的是用来分蓄超过河道安全泄量的超额洪水的地区。通俗的说,就是一个用来装洪水的“口袋”。因此它一般都是设在河道旁边的低洼地带,平时用水闸与河道隔开。
了解了这一点,就能理解为什么是“开闸蓄洪”了。因为蓄洪区的水闸所起到的作用,与水库的水闸正好相反——水库的水闸,是将径流挡在水库里,因此水库如果要蓄洪,就要闭闸;而蓄洪区的水闸的功能正好相反,蓄洪区里平时并没有水,水闸的作用是将径流挡在蓄洪区之外。因此如果要启用蓄洪区,就要“开闸”。开闸之后,洪水才能进入蓄洪区。
王家坝闸和蒙洼蓄洪区的相对位置。可以看出,只有打开王家坝闸,淮河洪水才能进入蒙洼蓄洪区
老支书在大喇叭里广播:必须在48小时以内,撤离到安全地带。于是,一场逃难拉开了大幕:人们把衣服被褥、锅碗瓢盆、粮食蔬菜、家具电器、农资化肥,都装上了架子车、农用车、拖拉机,赶着牛羊一起上路,前往指定地点。避洪搬迁刚结束,昔日的家园就没入了滔滔洪水之中……
电影《王家坝》截图
这是年的电影《王家坝》里再现的蓄洪时的蒙洼。蒙洼蓄洪区位于安徽省阜阳市的阜南、颍上两县境内,总面积.4平方公里,于年设立,是淮河流域的第一座行蓄洪区。自从年到年,蒙洼蓄洪区一共15次启用蓄洪。7月20日这次,是第16次。
“蓄洪区”不是一个行政区划概念,而只是一个水利规划概念。在蒙洼蓄洪区内,共有王家坝、老观、曹集、郜台4个乡镇,75个行政村,年时总人口19.5万人,耕地面积18万亩。开闸蓄洪,就意味着这一大片地区都将被洪水淹没。电影《王家坝》里的这一幕,就是对蒙洼蓄洪区年蓄洪时景象的真实再现。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7月20日开闸蓄洪之前,电影里的这一幕大逃难,在蒙洼蓄洪区并没有再次上演。据相关报道,在开闸前48小时内,整个蓄洪区内紧急转移的居民只有人。其中王家坝87人、老观人、曹集86人、郜台人,涉及4乡镇26个行政村(居委会)。这就是这次蓄洪前转移的人员全部了。和年的15.2万人大转移相比,可谓微不足道。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要理解这里面的原因,我们需要先了解两个概念:庄台、保庄圩。
先说庄台。所谓庄台,就是截面为正梯形的土台。这是一种行蓄洪区特有的居住形态。由于行蓄洪区地势低洼,即使不蓄洪也容易发生内涝,因此人们在选择住址时,都会选择地势比较高的地方。但这样的高地数量毕竟有限,于是在长期的生活中,当地群众发明了筑台而居的生活方式,根据历年洪水的高度,由人工垒起台基,挖泥土垫高,这就是“庄台”。每到开闸泄洪时,庄台成为可以栖身的临时家园。年蓄洪前,蒙洼蓄洪区内有1.6万人被临时转移安置到了指定的安全地点避难,各个庄台就是其中之一。
最初的庄台是用人力垒土筑起来的,受限于人力,这种庄台普遍规模都比较小,庄台上住户房屋过于密集,生活条件极差,有顺口溜说庄台上是“污水靠蒸发,垃圾靠风刮”。《安徽市场报》对年的王家坝镇金黄村郎楼庄台的描述是这样的:
郎楼庄台不大,据村支书郎康介绍,郎楼庄台面积平方米,住在庄台上的有33户人家共多人。这里水压井已经建好,道路也已建成,只是房屋还没有盖。 记者来到村支书郎康用塑料薄膜搭成的小棚子里。郎康的家人正在煤球炉上蒸馍,诱人的香味飘得整个庄台上都能闻得到。郎康家人告诉记者,这一锅馍是好几家人在一起的饭,他们都两三天没吃饭了。 听了郎康家人的诉说,郎康赶紧向记者介绍,由于蒙洼蓄洪的决定来得比较突然,洼底群众在转移人畜及财产后已没有更多时间搬“价值不大”的柴禾。然而,现在看来,就是“价值不大”的柴禾,给庄台上的灾民带来了不大不小的麻烦。 记者在庄台上看到,30多户人家很少有人将柴禾搬上来,灾民郎长健家已经一天多时间没有烧火了,灾民将搬上来的木料劈开用来烧火做饭。 …… 金黄村的郎楼庄台是年才初步建成的一个庄台,据说这个庄台条件在蒙洼地区算是中下等。记者昨日发现,这个庄台的生活条件极其恶劣,30多户人家住在这个不大的庄台上显得特别拥挤。由于帐篷搭在泥泞的地上,帐篷内的灾民或光脚或穿胶鞋,泥巴跺得足有10厘米深,几十头猪拴在帐篷外面的空地上,满地粪便、螨虫,在水上面落下黑黑一层,硕大的绿头苍蝇在帐篷内外飞来飞去。在这里负责该村的乡经济发展办公室主任戎卫不无担心地说:“天晴后,气温升高,生活环境将会进一步恶化。”
——《现场报道:蒙洼人为国奉献感天动地》,《安徽市场报》年7月5日
即使是这样的条件,也无法容纳蓄洪区内的所有群众。电影《王家坝》里,树荫村的老百姓去的“安全地带”,就是村边的大堤顶上。
“历次这么蓄洪啊,就这么蓄了泄,泄了蓄,弄得树荫村的老百姓太苦了,整个王家坝的老百姓都太苦了!”《王家坝》中,老支书对上级领导说的这段话,可谓是一语道尽了蓄洪区群众最大的痛点。电影中没有提到的是,为了彻底解决蒙洼蓄洪区内群众的安居问题,就在年的这次洪水过去之后,从年10月起,国家开始实施蒙洼蓄洪区移民迁建工程。这个工程的内容,主要包括两部分:
首先是动员蓄洪区内的居民向外迁移。但因为异地谋生不易,再加上老百姓安土重迁的传统观念,这方面一直进展不大。根据阜南县水务局的数据,年时蒙洼蓄洪区有约17.9万人,而在年,这一数字为16.74万人。
既然大部分人不愿意走,那么移民迁建工程的另一部分,也就是改善蓄洪区内群众的生活条件,就显得非常重要了。就地改善又包括两个主要方面:
一是加固改造庄台。庄台台顶按30.5米高程建设,以确保蓄洪时居住安全。经过绿化、亮化、净化、硬化、美化“五化”整治后,每个庄台建有“一条文明路、一口干净塘、一块文化墙、一个小广场”。从年至今,蒙洼蓄洪区改造、新建的庄台,加上原有的,一共是个,其中77个是建在湖泊中的湖心庄台,另外54个是与堤坝相连的堤顶庄台。
曹集镇西田坡庄台
建设中的郑台孜庄台,图片来源:新华网
7月20日蓄洪后,被洪水包围的郑台孜庄台,图片来源:中新网
另一件,就是建设保庄圩。
保庄圩航拍照片,图片来源:阜阳新闻网
蓄洪后被洪水包围的保庄圩
所谓保庄圩,简单地说,就是在居民点周围修筑堤坝,将其整个包围起来。这样,在洪水来临之时,可以保护居民点免受水淹。用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员会水旱灾害防御处副处长吴旭的话说:“庄台就像倒扣一个盆,在盆底上站着,蓄水以后形成一个小岛,面积相对比较小,人居住在里面不太方便,长时间的话需要送一些供给;保庄圩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围了一大块地方,把盆反过来(正着)放,盆外面是水,盆底是干的,生活不受影响,能长时间的在里面(生活)。”
年10月以后,蒙洼蓄洪区第一批新建了4座保庄圩,分别是王家坝、老观、曹集西和段台。这四座保庄圩中,王家坝保庄圩距离王家坝闸最近,只有不到50米。阜南县人民政府网站对它的介绍是这样的:
“年经阜南县人民政府同意设立王家坝镇淮上社区居民委员会,王家坝淮上社区位于王家坝镇政府北、淮堤内侧,辖区占地面积1.26平方公里,可使用面积1平方公里,规划安置人口1万人,现居住人。地面高程26.6米,堤顶高程31.3米,圩堤长米,设计防洪标准为五十年一遇。建有排涝站1座,装机容量千瓦,设计流量1.74立方米每秒。经过多年发展,王家坝保庄圩新村已初步成型,整体布局为生活区、公共服务区和商业贸易区,圩内建设10纵6横道路16条,供排水、公园、学校、医院、文化站等基础配套设施基本完备。结合美丽集镇建设,王家坝保庄圩重点进行道路拓宽和硬化、绿化、亮化,污水处理、农贸市场、客运站、健身广场、停车场等配套设施进一步完善。到年,王家坝保庄圩将建设成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生态旅游小镇。”
保庄圩建设完成后,当地政府按照“统一规划,适当集中,兑现政策,自主建房”的原则,在在圩内建房,将年蒙洼因蓄洪转移的户、名群众迁移安置。至此,几十年来一直困扰蒙洼蓄洪区人民的安居问题,终于得到了彻底的解决。
年7月10日,根据国家防总命令,在年蓄洪4年之后,王家坝在历史上第15次开闸蓄洪。之前建设的保庄圩、庄台等设施,第一次经受了洪水的考验。
与年提前48小时的“万人大撤退”不同,年的蓄洪无一人需要搬迁安置,仅临时转移人口人,国家防总下达蓄洪命令后28分钟即可开闸蓄洪。蒙洼蓄洪区移民迁建工程的巨大作用第一次得到了体现。蓄洪当天下午,新华社记者来到王家坝保庄圩。此时的王家坝保庄圩给他的印象是:“这里秩序井然,除圩内局部产生内涝外,群众生活安定。”“与蓄洪区内的滔滔洪水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保庄圩内异常安定、平静。”
了解了以上信息后,再看下面的内容,就不会再感到惊讶了。年7月20日,根据国家防总命令,继年蓄洪之后,王家坝在历史上第16次开闸蓄洪。自从年之后,蒙洼又新建了两座保庄圩,能够容纳的居民比之前更多。因此这次临时转移的人数比年那次还要少,仅人。6个保庄圩和庄台被蒙洼蓄洪区群众称为永不沉没的“诺亚方舟”,当地群众将在保庄圩和庄台上,安稳地度过汛期。《王家坝》中遇到蓄洪就要离开家园逃命的历史,一去不复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