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乡村振兴看安徽扎根基层他们是阜阳乡

欣欣向荣,众功皆兴。乡村振兴如阵阵春风,润泽颍淮大地。在阜阳市临泉县,智慧勤劳的青年人像粒粒麦种扎根基层一线,蓄积向上力量,引领乡村振兴。

胡军在纠正孩子们杂技动作

7月31日下午,长官镇杂技剧场里人潮涌动,摩肩接踵,多名观众已各就各位,准备在这里欣赏一场期待已久的杂技表演。魔术杂技《影子传说》,高空杂技《神话》……观众无不沉浸其中,拍案称绝。“非常震撼”,观看完近一个小时精彩刺激,扣人心弦的演出结束后,宋俊梅说,她会回去向更多朋友分享这次经历,推荐大家也来体验一番。

正如第一次现场观看杂技表演的刘兆宝所说:“精彩节目的背后一定是演员们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努力。”

距离剧场不远的临泉县宏扬杂技艺术学校,校长胡军正带领十多名弟子在训练房里进行着刻苦的训练。几年来,他培养的多名杂技演员,已经走出临泉。

今年54岁的胡军是临泉人,9岁开始拜师学艺,跟着师父四处闯荡,后独立成立杂技团,与家人赴多国演出。年,胡军和女儿凭借完美配合登上央视的《出彩中国人》节目后,成为当地名人。随着年龄增长,四年前他选择转型回乡以“杂技”创业,办起了杂技学校,目的就是想让临泉杂技能够继续传播下去。

“在地方政府和社会公益人士的支持下,实现了这些孩子免费吃住和学习杂技。”胡军说,每天看到孩子们慢慢地成长,仿佛就看到了四十多年前的自己,也看到了临泉杂技的希望,满足的同时也很欣慰。

文化如水,润物无声。有了传承的衣钵,临泉杂技的薪火不绝才能得以实现,杂技小镇的建设也得以变得“原汁原味”。据悉,自去年下半年小镇开放以来,已有超万游客来到这里。更多就业岗位、更多创业机会、更多的创意项目、底蕴沉淀……

民间艺术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老一辈留下来的这些宝贝,对延续历史文脉、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下一步长官镇将继续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找到传统文化和现代生活的连接点,推进“杂技小镇”项目建设,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同时,用文化振兴的力量助力乡村振兴的发展。

李军军正在直播推销家乡葡萄

“家人们,欢迎来到我的直播间,我为大家带来一首最近创作的歌曲‘大美临泉’。”7月31日下午3时,大暑节气过后,皖北平原火伞高张,热浪翻滚,在单桥镇韦荒庄村的葡萄基地,夏黑葡萄正成熟,葡萄藤下,“临企村”的“村长”李军军进行着直播带货。

说起这名“村长”,在临泉可谓家喻户晓。李军军艺名李岳晨,是一位小有名气的歌手,早年在北京闯荡,年回到家乡临泉,创办了“临企”概念村。“‘临企村’是临泉县的企业交流平台,是一个企业协会,我担任名誉村长。”李军军告诉记者,当初创办“临企村”是为了加强临泉县企业间的交流,打通产业链上下游。

近年来,乡村振兴的春风吹遍皖北大地,李军军也想为家乡的乡村振兴做点贡献。“咱们临泉是个农业大县,农产品丰富,质量好,但是缺乏一个叫得响的品牌,导致农产品附加值不高。”作为土生土长的皖北村里人,李军军深知“谷贱伤农”,所以在他的直播间,农产品主打质量优,绝不低价卖。

“家人们,自己采摘8块钱一斤,临泉县内免费送货上门,10块钱一斤,10斤起送,优质夏黑葡萄,甜到你心里!”正说着,李军军的直播间,你10斤,我10斤,不到20分钟,数百斤的葡萄订单“砸来”。原本该基地的葡萄只能卖给批发商,收购价格5、6块钱一斤,通过李军军的“吆喝”瞬间“身价”翻倍。

“村长,哪块地的葡萄管吃?”“都熟透透滴,都管吃,随便采。”刚下播,就有几辆小轿车开到葡萄基地,他们都是慕名而来采摘葡萄的市民。

直播助农是李军军带领“临企村”今年开启的新项目,短短3个月的时间,已经联系了遍布整个临泉县的二三十家种植基地,涵盖葡萄、冬枣、蟠桃等多种特色农产品。“临泉的农产品都非常优质,但是销路一直没有打开。”李军军坦言,有时候看到果子烂在地里,自己非常心疼,于是他就想到利用自己歌手的人气打开线上销售渠道,让家乡的农产品触电上网,对于一直以商超批发为销售路径的种植基地而言,李军军打开的完全是额外的销路。

“很多地方都有全国叫得响的农产品品牌,俺就想把‘临企村’打造成俺们临泉农产品的全国性品牌。”李军军告诉记者,直播带货只是“试水”,接下来,他们要打造“临企村”品牌,为临泉县的农产品代言。年出生的李军军表示,这是他到目前为止,最想干成的事,也是他认定的将为之奋斗终身的事业。“希望未来大家讲到优质农产品,就能想到临泉县,想到临企村。”

韦振华在村民家中走访

争取帮扶资金80万元,企业投资万元,相关部门专项产业发展资金万元……这是韦振华来到临泉县谭棚镇陈营村任第一书记交上的答卷,这也为陈营村今后三年的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乡村要振兴,产业是基础。韦振华所在的陈营村离阜阳市区不足50公里,这里的蔬菜种植产业虽已初具规模,但产品附加值不高,外销内购渠道不畅,冷藏保鲜难以保障等问题依然影响了农民收益的提升。经过与临庐产业园的多次沟通后,韦振华争取到了万元帮扶资金,1平方米的蔬菜保鲜库就此建了起来,农民们增收的曙光也洒在了陈营村的田埂间。

现在,陈营村的时令瓜果蔬菜不仅可在包装制冷后走进长三角城市居民的餐桌,保鲜时间短的水果更可以通过保鲜储藏,进行错峰销售,这让农民逐渐实现了收益的最大化。

把小事做好,把好事做精,韦振华精进于让产业兴旺起来。为降低市场对初级农产品价格波动的影响,他带领大家筹建了1平方米农产品加工车间,在指导农户进行农产品深加工,实行品牌销售的同时,韦振华又筑巢引凤,助力乡村,吸引了八方客商驻点在此,进行农产品的收购、储存、外运,农产品的附加值提高,销售渠道也得到拓宽,但乡村振兴的前进道路这儿才刚刚起步。

这几年,产业发展和营商环境的不断优化,许多在外创业的乡亲们有了回家创业的打算。韦振华便带领支部一班人抓住机遇,盘活村内闲置的建设用地,为大家的回乡创业提供一切便利条件。功夫不负有心人,年,他在大柳林村动员各方力量,通过努力,从46户农民手中流转长期闲置的20余亩建设用地,并成功吸纳安徽洁迈科技有限公司投资万元建设标准厂房,项目建成后年产值在万以上,创造就业岗位个以上。

一手抓“扶贫先扶志”,一手抓“输血变造血”,全村在韦振华的带领下启动了“陈营村育苗计划”。每年都会公布光荣榜,并对考上本科及以上的学生进行奖励,对于家庭困难的学生家庭,尽全力帮扶。去年,宋营村考入合肥师范学院的宋阿秀因家境贫寒曾一度想弃学打工,韦振华了解情况后,及时发动社会各界进行捐款帮扶,同时积极协助她办理免息助学贷款,解决了她的燃眉之急。

“头雁”领航,只争朝夕。胡军、李军军和韦振华都是颍淮大地上乡村振兴的践行者。他们各自发挥着“关键少数”的作用,争当改革的促进派、发展的实干家,只为描绘出美丽乡村产业振兴、农民幸福的生动图景。(杜建龙记者孟一凡宣成龙张云山)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sstx/251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