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来,扬州民政锐意改革、务实进取,全面履行基本民生保障、基层社会治理、基本社会服务等职责,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为“强富美高”新扬州奠定坚实基础、贡献民政力量。
城乡居民低保水平节节攀升、养老服务理念先进前卫、基层社会治理更具活力、基本公共服务暖心便捷……党的十八大以来,扬州民政系统勇于担当、积极作为,扎实履行基本民生保障、基层社会治理、基本社会服务工作职责,全力以赴战疫情、保安全、强保障、优服务、促发展,为“强富美高”新扬州建设做出积极贡献。
“处处见好、人人说好”
提升基本民生服务水平
寒来暑往,四序迁流,困难群众的冷暖始终牵挂人心。十年来,扬州民政稳步提高困难群众生活水平、完善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积极实践推广“现金+物资+服务”救助服务的模式、加强未成年人权益保障,树牢“处处见好、人人说好”的目标导向,全面提升基本民生服务水平。
十年间,扬州城乡居民低保月人均标准统一提高到元;城乡特困对象供养标准提高至~元/年;半失能对象按照每人每月元、失能对象按照每人每月元的标准提供照料服务。期间,扬州积极开展低收入人口认定工作,建成扬州市低收入人口数据库;建立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动态增长机制,护理补贴标准提高至城镇元/月、农村90元/月;落实困境儿童保障标准自然增长机制,集中供养孤儿、散居孤儿的月基本生活保障标准,分别不低于元、元,其他类别困境儿童保障标准相应提标。
为了让困难群众救助更加便捷、更加及时、更具温度,十年来,扬州规范低保、特困对象认定,灵活运用救助政策,建立健全“单人保”“低保渐退”等“温情救助”制度改革,完善困难群体动态监测和救助帮扶机制,着力解决困难群体的“急难愁盼”;出台《扬州市因病支出型贫困家庭生活救助办法(试行)》,稳步扩大救助范围、提高救助标准、简化救助程序,累计向户因病支出型贫困家庭发放救助金万元;在乡镇(街道)全面建立临时救助备用金制度,对小额的急难型的临时救助先行救助;改造升级社会救助系统,实现救助事项“掌上办”“指尖办”。
今年以来,为了让困难群众更有获得感,扬州市积极创新困难群众救助服务模式,联合市慈善总会为名低保、特困、低保边缘、困境儿童家庭中大重病患者购买医惠保。盛夏期间,扬州扎实开展高温天气困难群众救助服务保障专项行动,巡访散居民政服务对象人,帮助购买防暑降温设备台(套),联合市慈善总会为户低保家庭和分散供养特困家庭发放高温防暑用电补贴。去年疫情期间,扬州主城区采取“现金+物资+服务”的方式开展困难对象救助,向户发放临时生活补贴.86万元,向户发放米油肉蔬等生活物资;组织志愿者聚焦困难群体开展帮扶,确保困难群众疫情期间生活有人管、困难有人帮。有外地人员滞扬时,扬州突破户籍地限制,及时解决疫情防控期间滞扬人员面临的突发性、紧迫性、临时性生活困难。扬州市民政局“突发疫情下的民政应急服务”项目被省民政厅评为全省高质量民政事业发展优秀成果。
扬州还认真总结推广去年疫情期间,创先推出“现金+物资+服务”专项救助模式,强化特殊困难群体应急临时救助,向人名困难群众发放临时救助资金71.36万元,向全市所有低保、特困以及困境儿童发放万元爱心消费券。此外,邗江区也探索出“刚性+柔性、线上+线下、纵向+横向、物质+服务”的“4+”救助工作法。
为了护航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扬州成立市县两级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领导小组,优化资源链接及关爱服务举措,确保所有困境儿童纳入生活和关爱服务保障范围。近年来,扬州累计建成61家示范性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儿童关爱之家),落实“政都区成府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儿童关爱保护工作机制。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构建高质量养老服务体系
养老服务事关千家万户。十年来,扬州市民政局强化政策保障、提升设施建设、增强服务能力,聚焦拓展颐养内涵,坚定“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使命追求,全面构建高质量养老服务体系。
期间,扬州市民政局提请市人大制定出台《扬州市居家养老服务条例》,为居家养老服务提供法制保障;在省内第一个出台地方养老社区建设标准——《扬州市颐养社区建设指南》,研究制定《社区养老机构建设规范》《社区养老服务标准》《老年人助浴服务规范》等行业地方标准。今年疫情期间,扬州在全省率先将民办养老机构纳入小微企业助企纾困政策扶持范围,向全市46家民营机构发放纾困资金.25万元,提前预发年度养老机构运营补贴资金.46万元。
完善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是提升养老服务质量的基础,十年间,扬州积极实践“公园+、医疗+、小区+”养老的服务理念,社区嵌入式居家养老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扬州在全省率先推行土地规划设计中对适老住宅建筑面积提出要求、大型体育公园周边用地出让时配置养老设施政策;按照每户不低于0元标准,已经为户经济困难的老年人家庭实施了适老化改造,目前正在推进户的适老化改造任务,预计年底全市将超过户困难老人家庭完成改造。
优质养老服务能够提高老年人的幸福指数。十年间,扬州积极推动构建“15分钟基本养老服务圈”,全市已建成个颐养示范社区、12个街道养老综合体、18个中心厨房。今年8月,扬州还举办了全市首届养老服务机构老年人营养餐大赛。此外,扬州改造提升了15个标准化农村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满足农村老年人就近机构养老的需求。扬州市被列入国家部委培疗机构转型养老十大重点联系城市;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项目成功纳入国家民政部、财政部扶持范围;成功入选省级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重点联系城市;“‘3+养老’入手,扬州老人颐养在社区”项目获评人民日报《民生周刊》“民生示范工程”;景区雷塘社区入选“全国养老示范社区”。
“敢为人先、争先竞好”
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
社会治理与群众切身利益,社会和谐稳定息息相关。十年来,扬州市民政系统完善城乡社区治理体系、持续激活社会组织活力、动员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全面优化营商环境,聚焦深化市域治理,增强“敢为人先、争先竞好”的胆识锐气,全面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
十年间,扬州市按照每百户不少于30平方米的标准改造提升个省级示范社区服务中心建设,城市社区服务中心覆盖率达%;率先发布《社区全科社工服务规范》,推行“全科社工+网格化”的社区工作者服务模式,实现全市城市社区%覆盖;坚持融合治理与夯实根基相结合,全力打造基层善治的“扬州样板”,个村(社区)换届选举顺利完成。扬州“三社联动”助力农村基层社会治理项目获评“年度人民日报《民生周刊》年度民生示范工程”。
在激活社会组织活力方面,扬州连续十年组织开展公益创投活动,累计对个公益创投项目投入资金.3万元;实施社区社会组织培育发展、能力提升、作用发挥、规范管理“四大计划”,优化社区社会组织的结构布局,增强服务社会能力。
为了动员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十年来,全市87个乡镇(街道、园区)社工站全部挂牌运行,初步构建了“网络完备、机制健全、共融互通”的社会工作体系。期间,扬州累计销售福利彩票51亿元,筹集公益金超15亿元;持续开展第二届“扬州慈善奖”评选工作,鼓励更多社会力量参与慈善事业。
此外,扬州市民政局组织行业协会商会参与营商环境评价,开展“我为企业减负”专项行动;推进结婚“一件事”、身后“一件事”改革,探索养老机构开办“一件事”、养老机构安全监管“一件事”改革,全面优化营商环境。
“说干就干、干实干好”
强化基本公共服务
为了树立文明新风,简办婚丧嫁娶之事,这十年,扬州各级民政部门提升婚姻登记服务水平、推动殡葬领域稳步发展、丰富区划地名文化内涵、创新救助管理工作机制,聚焦提升专项事务,保持“说干就干、干实干好”的奋进姿态,全面强化基本公共服务。
扬州市民政局按照“互联网+婚姻服务”要求,推动婚姻登记处管理服务迭代升级,推进婚姻登记服务场景化应用,创新结婚颁证服务模式,开展婚俗改革试点,宣传文明向上的婚俗文化;持续组织殡葬领域突出问题整治,强化殡葬服务公益属性,扩大殡葬服务供给,完成45个农村公益性骨灰安放(葬)设施提升改造,建成西屏山人文纪念园。
针对区划地名工作,扬州积极做好地名普查和地名文化建设工作,地名普查工作获评“国务院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先进单位”,公布两批历史地名保护名录,出品《巷陌笙歌》等地名文化系列宣传片;深入挖掘大运河地名文化,出版《大运河地名扬州印迹》,丰富世界运河城市论坛文化推介内容;助力新型城镇化建设,顺利实施汤汪乡、西湖镇撤乡(镇)设街工作。
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时刻让民政工作者挂心,十年来,扬州创新建立流浪乞讨人员街面巡查自然启动工作机制,持续开展极端天气下“寒冬送温暖”“夏季送清凉”等专项救助工作,形成“公安+城管+民政”等多部门协同联动的常态化救助保护工作机制。
新的征程,扬州民政将继续把群众“急难愁盼”作为切入点,聚焦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弘扬敢为人先的改革创新精神,真抓实干、奋勇前行,持续助力把“好地方”扬州建设得好上加好。
原标题:《扬州民政:守护人民幸福生活,让“好地方”好上加好、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