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淮南党史人民民主政权的建立澎湃在线

北京治疗白癜风好的医院是哪家 https://wa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原创周爽淮南市中级人民法院

淮南党史

一、淮南地区全境获得解放

1月12日凌晨,人民解放军豫皖苏军区六分区部队,在凤台县地方武装配合下,打响了解放凤台县城的战斗。战斗一打响,驻守县城的国民党军队便渡河南逃,六分区部队和凤台县地方武装顺利攻占凤台县城,随即接管了县邮电局、银行。1月13日,中共凤台县委书记郑淮舟、县长丁文山率县委、县政府部分工作人员进城,凤台县解放。

1月17日,在寿县中共地下组织的领导下,召开各界群众大会,宣布寿县和平解放。参加大会的有机关团体和学校师生等各界代表及部分起义人员,共人。大会宣布成立寿县军事管制委员会,寿县中共地下组织负责人朱怀明任军管会主任。会上发放了《告寿县人民书》。不久,国民党起义武装被改编为皖西军区三分区基干第三团,原国民党寿县自卫总队第一大队长李旭东任团长,朱怀明任政治委员。

1月中旬,人民解放军豫皖苏军区六分区十二团部队驻扎在淮河以北的凤台县、怀远县交界地带,一面休整,一面监视淮南矿区之敌。1月16日,蚌埠淮河铁路大桥被国民党部队炸毁。1月17日,因担心淮南煤矿遭到破坏,十二团果断决定向淮南矿区采取军事行动。当日下午4时许,部队在洛河渡过淮河。随后,部队分别向田家庵、大通进攻。深夜,十二团一个营首先占领田家庵火车站和面粉厂,包围了电厂。1月18日拂晓,在中共淮南矿区地下组织的引导下,十二团顺利进驻田家庵、大通、九龙岗。从此,淮南煤矿回到了人民手中。

淮南矿区解放后,进入矿区部队当即成立了淮南矿区临时军事管制委员会,负责维护淮南矿区的社会秩序。淮南矿区临时军事管制委员会,由十二团政委霍大儒任主任,十二团团长蒋翰卿、六分区情报总站站长王钊、原淮南铁路局副局长兼矿路警察总所所长胡卫中、原淮南煤矿局副局长胡师童四人任委员。同时成立矿区临时警备司令部,十二团团长蒋翰卿任司令员。

淮南党史

二、淮南地区党政军领导机构的建立和加强

淮南地区解放后,淮南矿区、寿县和凤台县的党政军领导机构得到了建立和加强。

(一)淮南矿区党政军领导机构的建立

1月24日,江淮军区四分区赵凯以及蚌埠军管会吴志明等人先后来到淮南矿区。2月5日,经中共中央华东局批准,撤销淮南矿区临时军事管制委员会,从怀远、凤台两县划进部分地区,建立皖北淮南煤矿特别行政区,成立中共皖北淮南煤矿特别行政区委员会和特别行政区政府。特区党委隶属于江淮区党委领导,赵凯任特区党委书记兼区长,周旭东任特区政府副区长。特区党委下设组织部、职工部。特区政府下设秘书科、财经科、税务局、民司科、公安局、文教科。特区下辖田家庵镇和舜耕、洛河、方楼3个乡。2月下旬,寿合县所辖的曹庵、马厂、三和共3个区、20个乡划归特区政府领导。全区约15万人。

4月21日,皖北淮南煤矿特别行政区改为皖北淮南矿区。特区党委撤销,成立中共淮南矿区委员会(简称“矿区党委”),隶属于皖北区党委领导。特区政府改为淮南矿区人民政府,隶属于皖北行署和矿区党委双重领导。吴伯文任矿区党委书记,赵凯任矿区党委副书记兼人民政府区长。淮南矿区党委成立之初,在原特区党委设立的组织部、职工部两部的基础上,增设了秘书室、宣传部。后来,矿区党委又陆续增设了农村工作委员会、纪律检查委员会、保卫委员会、统战部等若干工作机构。当时,由于干部缺乏,工作机构的主要负责人大部由矿区党委领导干部兼任,工作人员比较精干。矿区政府成立后,增设了建设科、农村工作筹备委员会、国人民银行淮南矿区办事处等工作机构。

5月,凤台县所辖八公山和蔡家岗两个区划入淮南矿区,两区合并建立淮南区。同月,淮南矿区所辖舜耕、洛河、方楼3个乡合并,建立舜耕区。淮南区和舜耕区分别管辖淮南矿区西部和东部。7月,曹庵、马厂、三和3个区划归寿县管辖。这时,矿区政府下辖田家庵镇、舜耕区和淮南区。

在军事机构方面,临时警备司令部与临时军事管制委员会同时撤销后,担任临时警备任务的豫皖苏军区六分区十二团奉命南下。2月5日,人民解放军江淮军区决定,成立皖北淮南煤矿特别行政区警备司令部,马德胜任司令员(未到职),特别行政区区长赵凯兼任政委。警备司令部隶属于江淮军区四分区领导,担负淮南煤矿的军事警备任务。当时,警备司令部只有一个营,主要力量布防于淮南铁路线上,淮南的社会治安依然靠原淮南矿路警察总所的警职人员维持。4月,特别行政区警备司令部改为皖北军区淮南煤矿警备区,受皖北军区和淮南矿区党委双重领导。桂俊亭任警备区司令员,矿区党委书记吴伯文兼任政委。警备区下设司令部、政治部、参谋处、供给处。此后,皖北军区又陆续调派滁县军分区的定凤嘉独立营和警备团到淮南,总兵力约人。

淮南矿区解放以后,特区(矿区)党委在农村一方面发展和组织群众开展生产救荒,另一方面立即改造旧的基层保甲政权,全部撤换保级以上人员,逐步调整甲长。到11月,矿区农村废除了旧的保甲制度,开始发放新户口。

(二)寿县党政军领导机构的建立

1月20日,瓦埠湖以东地区建立寿合县,成立中共寿合县工作委员会和寿合县民主政府,宋孟邻任县委书记,董完白任县长,县委机关设在下塘集;瓦埠湖以西地区建立寿县,成立中共寿县工作委员会和寿县民主政府,朱怀明任书记,蒋树民任代理县长,县委机关设在寿县城。同时,寿县军事管制委员会撤销。

2月26日,中共寿县委员会和寿县民主政府正式成立。白鲁克任县委书记,刘伟任县长。县政府下设秘书、民政、财粮、建设、教育、司法、通讯联络等科室,以及公安、工商、邮电等局。全县下辖城关、迎河、堰口、众兴、正阳、保义6个区。

6月下旬,皖北区党委决定将寿县和寿合县合并,建立寿县,隶属于六安地委领导,县委机关设在寿县城。董积贤任县委书记,董完白任县长。全县辖12个行政区、个乡。

寿合县和寿县合并后,原寿合县县总队改称寿县县总队,总队长李树清。7月,县总队调六安军分区整训,后改编为独立营。8月,寿县独立营扩编组成寿县独立团,编制4个连,约人。赵子厚任团长,董积贤任政委。

(三)凤台县党政军领导机构的加强

凤台县城解放以后,凤台县党、政、军各领导机构得到了充实和加强。1月中旬,中共凤台县委召开扩大会议,调整了县委、县政府机关和部分区级干部。县委增设了秘书、宣传、民运机构,县政府增设了民政科等机构。在武装力量方面,各区队合并到县大队,新成立了四、五、六3个连。郑淮舟兼任县大队政委,丁文山兼任大队长。3月,原豫皖苏六地委改为中共阜阳地委,凤台县归阜阳地委领导。同月,阜阳地委任命丁文山为中共凤台县委副书记,余筱仙任凤台县县长。接着,凤台县政府成立建设科、教育科、事务处。此外,凤台县委在此期间积极开展共产主义青年团组织的筹建工作。3月,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风台县委成立。4月,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凤台县委更名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凤台县委。

淮南地区各地各级党政军领导机构的建立和加强,标志着淮南地区党组织的历史任务发生根本性转变,开始担负起建设新社会的历史重任。中国共产党淮南历史也由此掀开了崭新的一页。从此,淮南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开启了实现民主权利、建设美好淮南、创造幸福生活的新的奋斗历程。

淮南党史

三、煤矿接收和支前工作

淮南地区解放以后,淮南人民响应党中央“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号召,迅速恢复煤矿生产,大力开展支前工作,积极为人民解放军的渡江作战以及人民的解放事业贡献力量。

(一)淮南煤矿的接收和复工

1月28日,中共中央华东局财经办事处组建的淮南煤矿接收工作队,在刘平若率领下,从徐州来到淮南矿区。接收队对淮南矿路股份有限公司煤矿局及其所属大通矿、九龙岗矿、八公山矿、田家庵发电厂、中央机厂、面粉厂、医院、职工子弟中学8个单位正式接收,原铁路局及所属单位则由蚌埠铁路部门组织接收。2月中旬,接收工作完毕。接收队奉上级指示,宣布由原煤矿局副局长胡师童任代理局长。接收队宣布四项接收政策:一是实行“三原政策”(即原职、原薪、原制度),不打破企业的原组织机构,各守其职、各司其事;二是让职工吃上饭,决不让工人挨饿;三是采取措施,尽快恢复生产;四是对原矿路局负责人给予充分的信任和支持,鼓励他们大胆负责地工作。这些政策对于安定人心、稳定局势和实行顺利交接、恢复生产都起到了重要作用。这时期,华东局工矿部山东矿务局局长柴化周率南下工作队20多人,来到淮南煤矿。随后,又有20多名干部从山东来到淮南煤矿。3月29日,新的淮南煤矿局成立,隶属于华东局财经办事处工矿部领导,柴化周任局长。5月5日,淮南煤矿局改为淮南煤矿公司,柴化周任经理。

淮南煤矿接收之初,生产和生活的物资储备极为匮乏。全矿区当时仅有窑木3万根,不够正常生产一周之用。接收的库存粮食仅2.5万公斤,远远不够万余职工生活之需。加上交通阻滞,供应中断,煤矿生产恢复面临极大困难。上海市长陈毅等领导同志在了解了淮南煤矿的困难情况后,致电淮南矿区:一定要把淮南煤矿办好,把工人团结起来。华东局和皖北区党委要求淮南矿区,要军政协力,克服困难。华东局财经办事处负责人曾山、孙冶方和皖北区党委负责人曾希圣等,都曾先后到淮南矿区视察指导工作。淮南煤矿特别区政府及驻军积极帮助解决粮食和坑木供应问题。特区政府发出“积极支援矿山恢复生产”的号召,一方面补征年秋季公粮10万多公斤,除部分供应给过境部队外,其余均拨给煤矿;另一方面,从当地和附近各县区筹集坑木11.3万根。为了支援煤矿恢复生产,邻近各县和驻军又分别拨粮万公斤和万公斤,无偿支援矿区。

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和社会各界的有力支援,大大鼓舞了煤矿职工恢复生产的积极性。3月1日,淮南煤矿全面恢复生产,第一天上班工人人,产煤.9吨。一周后,工人增加到人,日均产煤吨。5月,煤炭产量达到解放前的水平。6月产煤12.34万吨,比解放前的最高月产量12.25万吨超出近千吨。淮南煤矿生产的恢复,对支援刚获解放的南京、上海一带的用煤需要起到了重要作用。

(二)开展支前工作

为支援人民解放军渡江作战,1月,寿县县委成立了支前指挥部。沿交通线设兵站组织收集粮、草。在寿县人民的支援和协助下,人民解放军二野六旅在寿县正阳关、瓦埠一带,充分利用河湖作渡江训练。3月5日,寿县完成窑口大桥的抢修任务,保证了解放大军南下交通运输的畅通无阻。为了支援大军南下,寿县县委还在正阳关的淮河河面上架起十余道浮桥,两个月间从浮桥上通过的各种军用车辆2万多辆次。3月18日至20日,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司令员刘伯承率司令部工作人员在寿县短暂停留,后南下指挥作战。此外,2月,寿合县动员近万人组成担架队,分成两个团,在县领导的带领下,分赴明光以及合肥、巢湖一带,执行援军任务。

在支前工作中,凤台县大队将所属6个连中的3个连输送到人民解放军第十八军。为了支援大军南下,3月,凤台县成立了支前兵站,抽调了骨干力量,动员了多名民工,组织了数百条民船,在城南淮河上搭起浮桥,帮助途经凤台县的解放军部队顺利渡河南下。同时,凤台县委组织民工多人、担架近副,成立了凤台县渡江支前担架大队,下设3个中队。3月15日,担架队到阜阳集中,跟随人民解放军第十八军南下。

淮南党史

四、淮南矿区政权机构的变更和省辖淮南市的设立

(一)政权机构的变更

从新中国成立到年间,淮南矿区政权建设仍然处在过渡阶段,政权机构的变动较为频繁。

年11月,皖北区党委派党委委员、秘书长张恺帆到淮南矿区担任矿区党委书记,吴伯文改任矿区党委副书记。此后,皖北区党委又先后从各地抽调一批干部,充实和加强矿区党委和煤矿的领导力量。11月21日,淮南矿区人民政府撤销,成立淮南矿区行政办事处,隶属于皖北行署领导,桂俊亭任矿区行政办事处主任。

淮南矿区行政办事处成立后,将原矿区政府的民司科分设为民政、司法两科;将田家庵镇改为田家庵市,另设九龙岗、大通、八公山3个镇。年五六月间,办事处主任桂俊亭、副主任叶树槐先后调任他职,办事处实际上停止了工作。为使政府的工作不致中断,矿区党委将办事处的工作机构与田家庵市合并,临时组成淮南区政府,作为过渡机构行使矿区地方政府职权。

9月16日,皖北区党委作出决定,成立淮南市人民政府(县级),由皖北行署和淮南矿区党委双重领导,金流任市长;成立中共淮南市委员会,由淮南矿区党委领导,金流兼任书记。同时,撤销淮南区政府。

淮南市人民政府(县级)从年9月成立,到年6月撤销,历时1年零10个月。市人民政府下设秘书室、民政科、财经科、文教科、工商科、建设科、劳动科、税务局、公安局、法院、监察委员会、中国人民银行淮南支行、邮电局、保险公司、粮站、中粮淮南办事处、供销合作社等部门。政府下辖四镇四区,分别为:田家庵镇、大通镇、九龙岗镇、八公山镇、一区(洞山区)、二区(洛河区)、三区(蔡家岗区)、上窑区。

这一时期,淮南政权机构虽然处于过渡状态,领导机构时常变动,党政领导机构的规格也没有形成对应的关系。但是,机构设置经过不断调整逐渐得到充实和加强。淮南市人民政府(县级)在皖北行署和淮南矿区党委的领导下,在城市和农村进行了一系列民主改革领导开展了剿匪反霸、抗美援朝和土地改革等运动,初步开展了城市建设,恢复和发展了国民经济,使解放前满目疮痍的淮南矿区逐步向安定发展,也为淮南“一五”计划期间的大规模经济建设奠定了础。

(二)省辖淮南市的设立

年6月,经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批准,淮南矿区改设为地区级省辖市。淮南矿区党委撤销,成立中共淮南市委员会,为正地级机构,直属于中共安徽省委领导。李任之任市委书记,王宇任副书记。市委机关设在九龙岗。成立淮南市人民政府,隶属于皖北行署领导,陈庆泉任代理市长。原市政府(县级)同时撤销。8月,安徽省人民政府成立后,市人民政府隶属于省人民政府领导。

新的市委成立后,原淮南矿区党委下设的组织部、宣传部、统战部等工作部门,改为中共淮南市委的工作机构。年后,市委成立了财经委员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和妇女工作委员会等机构。这些委员会的负责人由市委领导兼任,委员由各部门领导组成,未形成专门的办事机构。年后,由于各项建设事业发展迅速,经省委批准,先后建立了市委财贸部、农村工作部、工业交通部、政法部等机构,对工业、农业、商业和政法等工作全面加强领导,并充实了理论和舆论宣传机构。

新的淮南市人民政府成立时,辖上窑、洛河、洞山、蔡家岗4个区和九龙岗、大通、田家庵、八公山4个镇,全市面积平方公里,人口23万多人,可耕面积42.7万亩,工业产值万元。在工作机构设置方面,省辖市政府成立后,原县级市政府的一些机构予以保留,并从科级升格为县级,科改称为局。市人民政府下设办公室、民政局、公安局、人民法院、人民检察署、人民监察委员会、城市建设局、财政局、税务局等工作机构。此后,随着经济建设和城市各项事业的发展,政府的经济管理部门得到大大加强,职能机构不断增加,陆续设置了人事局、财政经济委员会、粮食局、劳动局、卫生局、商业局等一些工作机构。在机构增加的过程中,干部人数也相应增加。到年底,全市脱产干部总人数人。

省辖地级淮南市的设立,标志着江淮大地上增添了一颗耀眼的城市新星。从此,淮南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团结一心、拼搏奋进,昂首阔步迈上建设美好淮南的新征程。

原标题:《人民民主政权的建立》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ysty/429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